不如,送你们一首人生的诗
——读《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有感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文的教育总是充满诗意,在寻求中默默感知人生百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似乎只有走近它,才能细细品读。
随着《少年派》、《小欢喜》这些反映家庭、教育、青春、理想的电视题材慢慢出现,我们似乎都在被“教育”二字所困惑,怎样教?怎样适应?我们不得知,却又在冥冥中期待生活给我们答案。
这个暑假,书房里的那本克里希那穆提写的《教育就是解放心灵》,再次映入眼帘。克里希那穆提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生于印度,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性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用这样的观念来看教育,又是怎样一番心境?
这些信件中所表达的洞见,对于关心教育问题的家长、教育者、学习教育的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士都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你愿意读的话,就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读。就像你要了解一朵花儿,就得非常细心地观察它的花瓣、它的茎、它的颜色、它的芬芳和它的美。这些信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去学习,而不是哪天早上随便读一读,然后就把它忘掉了。你必须给它点时间,玩味它,质疑它,深入地探询而又不轻信,与它共处一段时间,消化它,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一、善良与爱,让教育变得自觉
关于教育学生,很多人提到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具有坚强、刻苦、自信等品质,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却说要柔弱,“没有自我的中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力量和美”。这里的“柔弱”指的是敏感,敏感不仅仅是对自己生活中的伤痛、困窘的感受,更是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及时感受。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是强势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这种教育是一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和风细雨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看似柔弱,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老师,我是否能够对他们拥有足够的善良与爱心?如果以一百分来衡量,我自认为自己应该也是做到了百分之七十吧。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总有孩子会调皮捣蛋,也总有孩子能温暖心田,我们无法对他们的本身进行一个定义评价,却需要用自己的力量,让他们完成学习、被教育的过程。
教育不是一种“侵略”,而是需要从外到内的引导,再由内向外地突破。让教育变得自觉,让学生拥有一种快乐和主动感,需要教育者用心及时感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没有伟大之感,而是完成这个世界赋予我们教育的使命。
就像在书里那样提及:“请记住,我们关心的是善的缩放,而善不可能在有竞争的地方缩放。有比较就会有竞争,而比较不能带来优秀。这些学校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和教师在善中绽放。这要求完美的行为、行动和关系。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也是学校存在的理由。它不只是要培养专业人员,而且要带来心灵的完美。“
二、认识自我,让师生共同成长
在这一篇中,最感动我的是标题下面的那句:“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认识你自己,不仅仅是我们教会学生认识自我,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反省?
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将最终导致一个美好的社会,或人际关系的逐渐恶化。我们的内在方面,将决定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和别人的关系。
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言语、行为,对一个学生进行粗鲁的评价定义,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在认识自我时发现一定的偏差:“我真的就是这样吗?也许我就是这样的。“于是,我们最害怕出现的,都在他的身上一一得到呈现。不可否认,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他在责备中认知反省,却也会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他突然出现消极认知。我们从教、学生受教育,因为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土地创造更多美的事物。所以,克里希那穆提也指出:“我们需要从你们——学生和正在帮助你们认识自己的教育者开始。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美好的社会,其中所有的人都能够快乐地生活,拥有和平与安全,没有暴力。作为学生,你对此是有责任的。因为你就是未来,你必须成为美好的,你将决定这个世界是像现在这样适度改良,还是让你和别人都能在其中慈爱地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残暴。”
反省、认知,让我们看清自己,友爱,不仅仅是对学生,也是对教育者。在认识自我中,师生共同成长。善良与爱,自我反省,可以帮助我们在教育中发现闪光点,关注、感受到学生的某个瞬间,成长往往就是在一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在教育中,在学生失意时,给他们诗意的引导?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勇敢去反击生活中的消极状态,卡莱尔曾说:我们精神暗淡,大地垂首默默无言。这是对诗人的高度评价,那就用诗意精神的力量引导这些在成长中浮躁、不安的孩子,它一定可以带我们披荆斩棘,通向光明。
在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不如,让我们在教育时,送学生一首人生的诗,让他们心灵强大,让他们更加美好,教育不是更有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