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七年级英语组 蒋颖霏
正面管教系列有好几本,这次暑假我看完了其中的一本,全名为《正面管教: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作者为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一共分为十二章,介绍了许多涉及到孩子的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并且结合一个个贴近现实,有趣的案例,使我们能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没有听过“正面管教”这个概念,正面管教是以阿德勒和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它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初为人师的我,也确实感到了管教孩子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去年一学年的经历也让我倍感困惑,与学生到底应当如何相处?为什么软硬兼施了还是成效甚微?孩子犯错误进行了管教为什么还是屡教不改?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可能找到了一些答案。
关于和善:
书中写到:和善而坚定能决定我们对孩子管教的成功与失败。当你和善而坚定时,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
正面管教说白了就是让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孩子可以自行选择。
上学年班上有个孩子小A,成绩中等偏下,抄作业被我抓住,静下心来教育了一番,告诉他作业的重要性,抄作业的危害一大堆,走的时候保证的好好地下次不会再犯。没隔几天又犯了,这一次我先告知他家长情况并把他家长叫到学校来了,没想到家长来了非但没有指责孩子,反而在安慰孩子并且主动向我承认错误。说看到孩子作业写不下去,之前他自己做的错的太多怕孩子没有信心,就同意孩子查手机。这个家长认为对孩子和善就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娇纵。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她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能力”的机会。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关于惩罚与尊重:
倘若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要避免由你来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看过一部电影叫《银河补习班》。里面有一幕当时看的时候很有触动,大致是:影片中父亲和儿子失散后,爆发大洪水,儿子被困地下,此时没有人进得去没有人能救他,他唯有自救才能活下来。这个时候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如此重要。一个平常靠自己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人比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有更大的生存机会。
孩子在学校里也经常会发生矛盾,每次老师需要像警察一样去了解事情经过及真相。后续我们应该把问题抛给大家,给予孩子们思考的机会,明辨是非,让孩子们思考一些如何解决的对策、从中他们可以得到什么、如何避免下次再发生等等。
关于鼓励:
书中提到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可以简单到是一个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从而做得更好的拥抱。
但“鼓励”并不等同于“赞扬”,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则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要做到鼓励其实很容易,多着眼于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反之则亦然。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要记住,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以前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为人师,这真是我人生很大的挑战。希望自己能尽力挖掘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不用千百遍的重复和题海占用他们全部的时间,以至于对学习产生畏惧和厌倦;希望我能多一点耐心,不随便给孩子下定义,给予他们鼓励和信任,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做好榜样;希望我能观察发现他们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坚定地支持他们朝着那个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