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赏识,多份成功
——读《赏识你的孩子》有感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生物组 于铭哲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读后大受启发。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有多大?怎么样才能发现这些潜力,怎么样才能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本书作者周泓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从赏识入手。这就是目前推广的赏识教育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理论。
“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它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在周老师的书中使我印象最深同时感触颇深的有这样一个例子: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在平时的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在遇到学生‘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批评的话早就说出口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积极性受挫,自信心下降。更无从谈起学生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应该要经常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学生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 在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经常忍不住说:你们上课都干什么去了?听课了吗?这么简单还不会吗?说说为什么?说得学生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委婉的语气,效果会大大不同。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很自信。而且成为一种定势,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当然,赏识教育是要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正如书中谈到的:“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缺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的目的正是为了发扬优点。”那么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调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呢,我请教了一些前辈并阅读了相关书籍,提出以下几点做法,这也是我们以后教学的指路灯。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成绩,便会兴奋,便会产生动力,这样才会成功。例如:在实验课上,先要求学生预习,自己设想实验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案,当学生们感到困难,老师就示范给他们看,接着手把手的教,当有一个学生成功时,就将他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激起学生们好模仿。对能力弱的学生,老师指出其操作过程中的误处,并让他按正确的思路再重新操作一次,当他也成功完成时,对他表扬与鼓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各个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尝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赞赏学生的进步。平时利用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比一比,近段时间与以前相比有什么进步,让他们自己感到微小的进步也是可喜的,从而使能力差的孩子摆脱总比不过能力强的孩子的尴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班干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当班干的感受。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多以尊重和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毫不吝啬地称赞学生点点滴滴的小进步,为学生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加油鼓励。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多用肯定口吻对他们说:“你一定行”,“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你真棒”等等的话,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地在学生面前竖起大拇指,让“大拇指”成为学生们的朋友,让学生们在我们赞许的目光、爱抚的动作、鼓励的话语里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信心十足地向成功迈进。这就是读《赏识你的孩子》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