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创建新北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影响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倡导校园绿色文明,提高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素养,力争在今年创成新北区绿色学校。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到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中,让校园成为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师生环保意识强烈、行为习惯文明的绿色校园。通过创建过程,提升个人素质,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学校品位。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蒋顺国(校长)
副组长:戴亚萍(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德育) 张大明(总务处主任)
组员: 卢 凌(教导处主任) 赵 军(办公室副主任)
王国坚 (教导处副主任) 朱 虹(团委书记)
陈 赟(办公室、教导处文秘)
各年级组长 (毛德庆、徐 峥、芦启顺)
丁亚华(语文教研组组长) 巢丽娟(数学教研组组长)
高 萍(英语教研组组长) 毛德庆(政治教研组组长)
高小丽(历史教研组组长 王光辉(地生教研组组长)
史振宇(物理教研组组长) 杨 玲(化学教研组组长)
王 欣 (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马郁茜(音体美组组长)
王长军、李 燕 、刘 旸(学生心理健
三、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
1. 创建小组成员必须高度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关注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可根据我校创建指标,因班、因时、因地开展落实创建的各项活动。坚持每学期召开1-2次环境教育会议,对创建工作不断加以总结、研究和指导。
2. 根据学校制定的创建“绿色学校”的计划和方案,各处室、各教研组、各班级都应明确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创建“绿色教研组”、“绿色班级”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如广播、校园网、宣传栏、校报、黑板报)广泛宣传和通报创建情况,推动创建工作。
3.领导小组坚持检查制度,各成员针对自己分工职责要做到有计划地具体落实,要求在活动前有计划安排,活动中督查、指导,活动后要加以总结。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反映,组长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协调或作必要的调整,以便按时较好地完成各项计划和指标。
4. 注重学科渗透,广泛开展活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有机结合环境和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相互配合,布置和指导各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如植绿护绿、领养树木花坛、班级盆栽绿化、节电竞赛活动,成立各种环保兴趣小组和研究性学习小组,增大学生的参与度和教育面。
5.建立奖惩制度。把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情况纳入“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组室”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之中,对环境意识差或对创建工作拖拉、不按时按要求做好创建工作的,一律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四、创建原则:
1. 环境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学校要制订《师生绿色行为规范》等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自觉做到随手关灯、便后冲水、爱惜粮食、节约纸张,爱护一草一木,善待各种生物。学校还要制订教师守则,要求老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在言行举止、衣着服饰、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消费习惯等方面为人师表。领导率先垂范。校园内实行无烟化办公,倡导无纸化办公。
2. 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校规定,各教研组每月安排专题教研活动,设计环境教育渗透课教案,不定期组织环境教育观摩课;各班定期举办绿色教育专题班会;组织人员,广泛搜集校内外环境教育素材,丰富、完善环境教育内容。
3. 环境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环境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我们要号召每个师生“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投放”、“不在旅游景点涂抹刻画”、“爱护公共绿地的一草一木”。让爱护生态环境,珍爱绿色和生命,节约能源,爱惜资源,保护公共环境,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在学生管理上,要求人人参与环境管理,人人献计献策,人人从身边小事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五、主要措施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本年度,我们将巩固以往创建的成果,采取扎实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社区。
1.突出课堂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干部、教师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教材制定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使环境教育能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2.抓住活动关键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我们将立足于校园,适时、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保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要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并将环境教育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
学校还要成立环保督查小分队,树木修剪小组等环保活动小组,并配备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节约用纸、节水节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尝试一些现场调查环境质量活动。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参加各种环境宣传活动。重视每年的植树节、水日、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学生散发环保资料、拾捡白色垃圾。
3.强化环境熏陶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进行养护,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今年,我们要努力创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引领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4.常抓习惯养成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弯弯腰,捡起一个洁净的校园”等。在校园里设置废品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分类投放垃圾。要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的常绿,白的常白,地面常洁。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5.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推动校环保工作的开展。
6.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7.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8.利用培训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促进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同时不定期聘请环保领导指导环保教育工作。
六、创建工作——环保教育工作安排表(上半年)
序 号 |
事 件 内 容 |
时 间 |
负责人 |
1 |
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会议,制定年度计划。 |
2014.1 |
蒋顺国 |
2 |
寒假休业式,成立环保研究性学习小组。 |
2014.1 |
戴亚萍 |
3 |
出一期环保教育板报,布置校园环保标语。 |
2014.2 |
班主任 陈 赟 |
4 |
升旗仪式讲话(植树节) |
2014.3 |
朱虹、学生代表 |
5 |
成立“文明监督岗”,重点督查学生不文明行为。 |
2014.3 |
朱 虹、学生会 |
6 |
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
2014.4 |
班主任 |
7 |
组织团员打扫社区卫生,开展护林活动。 |
2012.4 |
朱 虹 |
8 |
组织学生参观“沙家浜”景区。 |
2014.5 |
教导处 年级组 |
9 |
“生命之水”主题活动 |
2014.04 --2014.05 |
教导处 团委 各年级组 具体负责:戴亚萍 |
10 |
评选年度“绿色班级”、“环保小卫士”;“创绿工作”年度总结。 |
2014.06 |
|
常州市河海中学“创绿”领导小组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