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北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创建于2007年06月,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我校十分注重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思想认识到位,保障资金到位,负责落实到人,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联系实际、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环境教育与教育教学的双丰收。现将学校创建新北区绿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
1.健全领导机构
为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加快我校创建新北区“绿色学校”进程,根据上级相关创建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形成一个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管理的全方位创建管理网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蒋顺国(校长)
副组长:戴亚萍(教导处副主任、分管德育) 张大明(总务处主任)
组 员:卢 凌(教导处主任) 赵 军(办公室副主任)
王国坚 (教导处副主任) 朱 虹(团委书记)
陈 赟(办公室、教导处文秘)
各年级组长 (毛德庆、徐 峥、芦启顺)
丁亚华(语文教研组组长) 巢丽娟(数学教研组组长)
高 萍(英语教研组组长) 毛德庆(政治教研组组长)
高小丽(历史教研组组长 王光辉(地生教研组组长)
史振宇(物理教研组组长) 杨 玲(化学教研组组长)
王 欣 (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马郁茜(音体美组组长)
王长军、李 燕 、刘 旸(学生心理健
2.召开会议统一思想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的认识,学校多次召开专题行政会议和教师会议,解读常州市绿色学校标准,制定我校创建计划与实施细则,明确各项工作的分工与责任人。
具体分工及工作职责如下:
戴亚萍:组织、协调有关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做好校内外环保信息交流,教师环保教育。
张大明:负责环境教育设施的硬件建设、校园的环境卫生状况、绿化、污染控制。
卢 凌:负责教师通过课堂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安排实施和实验室环保处理有害物的落实。
赵 军:负责工作计划、实施、总结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各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的展示。陈 赟:负责环保教育课程、教案归档、教研和环保征文活动。
朱 虹:负责绿色学校工作的主题班会,环保黑板报、宣传资料发放、环保知识竞赛等。
王国坚:负责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到实践活动基地的工作安排及活动内容的落实和环保、卫生知识讲座。
3.制定创建工作计划
为了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在行政会议和创建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我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计划。(见2013年、2014年学校创建新北区绿色学校计划)
二、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强化绿色意识
环境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来,营造“绿色学校你我共建”的良好校园氛围,我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厚的氛围。为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我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观看环保录像、布置环保宣传橱窗、环保宣传标语牌、出环保专题黑板报、科普展览。
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举行环保讲座,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植树护绿”“保护地球母亲”“珍爱生命之水”等教育,利用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进行环保宣传,增强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立足学科渗透,深化环境教育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十分注重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每学期我校有班级会选择“美化我们的校园”“水污染调查”“节水节电从小事做起”等一系列环保课题进行活动。其中刘旸
学校要求各学科结合学校提出的环境教育目标,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组合,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有明确的各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实施计划和具体要求。
语文学科
美术学科
化学学科
地理学科
生物学科
数学学科老
政治学科的老师们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并引导学生理解了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促使学生初步树立了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扎实开展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一)信息交流
我校与区环保、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在的兰翔社区有着经常性的联系。十分注重绿色理念在学校内部和外部传播,并将学校外部的相关信息传达到校内。内部包括:校长、教职工、学生。外部包括:政府、媒体、社区、学生家长。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地获取最新信息,并积极建立各种信息渠道,不断获取有关“绿色学校”、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的有关信息。
(二)环保行为
1.绿在身边——营造绿色氛围
我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环保板报比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校园到处可见“节约用电”、“珍惜水资源”、“多一片爱心,多一片绿色”等环保标语,垃圾也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存放,增加学生的环保理念,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我校也组织学生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
2.绿在耳畔——倡导绿色生活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爱生命之水”,“爱绿护绿,人人有为”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定期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
3.绿在行动——践行绿色行为
(1)校园社区绿色行动,我校注重课内课外“两手抓”,成立了环境检查小分队,和绿色志愿者小分队,在责任心强且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辅导老师指导下,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宣传、调查、监督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利用双休日和假日,为保护环境做好事,做实事,如到像敬老院、周边街道参加打扫卫生,清洁美化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这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又增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强有力地向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组织“爱水 护水”“爱绿 护绿”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学校教导处和团委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主题活动。如:进入河海菜场宣传环保活动,小记者到红梅公园植树活动,到薛家水利枢纽中心考察实践活动等。
(3)组织学生参观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
作为常州最后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污水处理厂,江边污水处理厂承担着改善城市水体资源、保护6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的重任。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我们组织了全体师生参观了江边污水处理厂。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大家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4)组织小记者公益夏令营。07月14日,我校将组织“跟着垃圾去旅游”的小记者公益夏令营活动,参观横兴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流程,了解垃圾处理全过程,出发去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利用,以提高学生的城市环保意识。
(5)组织“生命之水”主题活动。每年学校都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常州市生命之水的活动,学生认真撰写征文,绘画摄影,研究性学习课题等都获得了各项奖励,学校也曾多次被评为“生命之水”优秀组织奖。
五、升华绿色理念,培养绿色心灵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更是生命的颜色。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同学们在爱绿、护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热爱生命、呵护生命。他们积极参与 “汇河成海”的学校义工组织,开展了各种义工活动。
广大义工成员自觉、积极地参加社区劳动、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困难学生捐款。每年暑期和寒假班级团支部都要组织开展关爱身边的人活动,把温暖带给他人,活动曾在常州晚报和常州教育报上刊登报道。
2014年寒假春节前,小记者们来到了新北福利中心,带来了自制的糕点,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和一份份爱心礼物,培养了学会关爱老人关爱身边人的意识。
2013年,我校八(1)班学生张意身患肝硬化重病,同学们献出爱心,为他捐款4万多元,新北区教育信息网、常州晚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同学们在关爱他人与社会的过程中不仅给别人带去了慰藉,也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同时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六、加强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校园面积虽不大,但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学校的育人环境已经达到了美化绿化,整洁有序的要求。校园内常年摆放盆景绿化,不仅起到了美化校园的目的,还陶冶了师生的心灵,培养了师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我们还制定了一整套卫生管理制度来加强管理,实行卫生包干责任制,包干到班、责任到人,定期打扫保洁,定期检查考核。我们还在全校开展美化校园的活动,要求地上无垃圾,墙上无污染,课桌无刻痕,公物不损坏,水电不浪费等。通过美化校园活动,强化了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特别是学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向全校师生倡议:随手关水龙头、不开无人灯,校园无烟化办公、无纸化办公、夏天气温低于30度时不开空调,纸张双面打印等良好习惯,学校的纸张、水电等资源的消耗速度明显降低。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坚持现有的制度化、系列化的前提下,加强目标层次管理,把环境教育逐步升华到环境美育的境界,并将以此为动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七、对创建绿色学校今后的设想
1.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德育基地,邀请环保专家为师生们作专题讲座。
2.通过多种途径使师生及时了解当前环境教育的现状及趋势,有计划开展环保课题的研究和各处室教研组的环保教育教学活动。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4.组建环保实践研究社团,加强环保兴趣小组的活动力度,举办环保作品展。
5.在学校网站充实"绿色学校"专栏,宣传绿色环保的有关知识,及时反映学校创建工作的最新情况,接受师生的有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