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认识。
3.知道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二、 教学重难点
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三、课前准备
根据“活动体验”活动一:垃圾一一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废物重新利用的价值,并形成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要解决严峻的人口形势,就必须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这就缓解了人口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压力。那么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引人本课课题: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上)(多媒体打出课题)。
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板块的活动:“比一比”、“调查汇报”和“议一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比一比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知识采撷”中“资源”的内容。指出资源分为两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教师引导:自然资源包括阳光、森林、矿藏、草原等,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辽阔的草原和绿洲,还有丰富的宝藏。那我国自然资源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
请大家看材料一比一比: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略
学生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特征:略。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0第一◆相关内容。我国水资源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量少。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二目第一◎第二◆图表。请同学回答:我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第二◆相关内容。我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量少。
以上都是我国与世界的水资源和矿产储量的对比,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一◎第三◆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导: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
教师过渡:课前,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了解了废物重新利用的价值。下面请各小组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调查报告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调查汇报
各小组交流调查结果和调查报告:略。
教师小结: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重新利用,实现废物——回收一一再生一一资源”的良性循环,就是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过渡:我们不仅要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还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这就是我们要接着议一议的内容。
★议一议
出示材料或教师讲述: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略。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第二目第二◎第一◆和第二◆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我国水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水污染有哪些危害?
3.你对治理水污染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参考下列观点引导:
我国水污染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压力;工业结构不合理及粗放型的开发模式;……
对治理水污染的建议,只要言之成理,均应给予肯定。
教师过渡:除了水污染之外,我国当前还存在严重的“白色污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二◎第四◆相关内容。
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知道了水污染和“白色污染”对人类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当有一天空气已不再清新,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出示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二◎第三◆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小结、补充引导:
沙尘暴是指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
教师过渡:沙尘暴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如人为破坏植被,植被破坏会导致草原退化,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二目第二◎第五◆相关内容。
学生讨论、发言:略。
教师应该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正确评价给予积极肯定,并指出重复和不足之处。
教师点拨:略
五、小结本节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资源状况的特征是“总量大,人均量少”,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同时,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如何保护环境,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