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观念、全球观念、从一言一行做起,自觉地保护地球环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知道人类为保护大气环境制定的一些措施,掌握简单的环保方法。
认知目标:了解大气污染所造成的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了解人类当前的生活环境恶化,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当前的生活环境恶化,如: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树立自觉地保护地球环境。
活动准备
预习设计:预习教材,标划重点
1、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介绍了哪些知识,需要准备那些材料?并在课本上标画出重点内容。
2、根据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如:想一想、议一议,进行初步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联系实际,准备资料。
根据教科书的内容,利用各种资源,如书籍、网络、新闻、报纸等方法,收集有关臭氧层、酸雨、温室效应等现象及世界各国为保护大气环境所做的努力的相关资料,为学习作准备。
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预习问题
(一)臭氧层
1、臭氧层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收集臭氧层被破坏的资料,想一想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被破坏后会带来什么危害?
3、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都做了哪些努力?
4、观察自己家里使用了哪些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品,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二)酸雨
5、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
6、我们应如何预防和治理酸雨?
(三)温室效应
7、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8、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政府和人民应怎么做?
四、自我检查。
使用的方法:A:标注法(标注出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有哪些疑问。可以在学案上标注,也可以在教材上标注);B:强化理解、记忆法(对概念性的问题要反复读几遍,加深理解)
教师准备:有关环保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有关环境破坏的文字材料等。
新课引入 第一课时
1、忧心忡忡:地球病了
(1)导语: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她慷慨的向人类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可我们人类正在损害她的健康,消耗她的能量,摧残她的生命,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她正在痛苦的呻吟。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母亲得了这么重的病?只要我们打开电脑,就可以看到,在上面出现了一张张让人胆战心惊的“病历卡”。
(2)播放课件:温室效应、酸雨、南极臭氧空洞图片
(3)学生分小组汇报收集的资料。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
资料:氟利昂的广泛运用造成了臭氧层空洞。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所谓臭氧层,主要是指离地面15
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最近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造化工制品氯氟烃和哈龙污染大气的结果。氯氟烃,即氟里昂(CFC)。应用于泡沫塑料、护发摩丝、灭火剂、杀虫剂、致冷剂的生产中。氯氟烃气体一经释放,就会慢慢上升到地球大气圈的臭氧层顶部。在那里,紫外线会把氯氟烃气体中的氯原子分解出来,氯原子再把臭氧中的一个氧分子夺去,使臭氧变成氧,从而使其丧失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在对流层顶部飞行的民航和军用飞机排出的氧化氮气体,也是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农业无控制地使用化肥,会产生大量氧化氮,各种燃料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这些物质都是破坏臭氧层的因素,将对地球上的生物生存产生潜在的威胁。另一种用于灭火的化工制品叫溴氟烷烃(Halons,哈龙)。这种化学物质排入大气,进入平流层,也会使平流层的臭氧浓度减少,导致透过平流层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加,危及人类与生态环境。
研究表明,哈龙在大气对流层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寿命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它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会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可与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氯氧基和氧分子,从而消耗掉臭氧。氯氧基能和大气中游离的氧原子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这样循环反应产生的氯原子,不断与臭氧分子作用。一个哈龙分子可以消耗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从而使臭氧层受到耗损。)
(4)学生谈观后感。
(5)结束语: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处在危急之中。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臭氧层。
2、汇报交流:了解臭氧层
(1)师:对氧气我们都很熟悉,人和动物都离不开它。你们知道吗?氧气还有一位“哥哥”,那就是臭氧。大气层中,离地面15千米~35千米处是一个特殊的空气层,就是我—臭氧层。别看我的名字难听,我可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来自太阳99%的紫外线会被我拦截在地球之外。如果没有我,人和动物就无法在地球上生存。
(3)臭氧层的哭诉:播放课件:臭氧层被破坏备忘录。
(4)臭氧层的呐喊:谁破坏了我,罪魁祸首是谁?
(5)臭氧层被破坏之后的“后果”: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小结。
3、群策群力:保护臭氧层。
(1)为了保护臭氧层,世界各国都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交流汇报。
播放课件:保护臭氧层大事记。
(2)阅读资料保护臭氧层,全球共同补天。
(3)学生谈感受。
(4)讨论怎样才能保护臭氧层?
(5)观察自家里使用了哪些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品,和父母一起制定减少使用的措施。
(提示:吸烟、冰箱、空调的使用,都会产生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的物质。)
(6)小结:没有了臭氧层,人和动物都无法生存。为了我们的明天,世界各国人民要齐心协力,保护臭氧层,保护蓝天,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1、汇报交流:了解酸雨
(1)请同学们先看两则报道,播放课件《黑雨》《黑雪》。
情景一、1991年,我国喜马拉雅山区,下了数场黑雪。
情景二、1994年,重庆及其郊区下了数场黑雨,色如墨汁,并且有强酸性。
(2)讨论:看了这两则报道之后,你们有何感想?
(3)全班收集到的有关酸雨的资料。(学生情况预测: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可能多而且杂乱,终点引导探究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还可以介绍一下全球的三大酸雨区:西欧、北美和东南亚)
(4)、小结: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但享福过了头,自然有反过来惩罚人类。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麻烦。酸雨,人称“空间死神”,是人类目前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
2、动手探究:认识危害
(1)看课本39页有关酸雨的资料,学生运用此内容,加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进一步论证酸雨的危害。
(2)结语:酸雨会使湖泊酸化、土壤酸化、森林衰退、建筑物受腐蚀,危害人类健康等。
3、出谋划策:控制酸雨
(1)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理酸雨呢?
生:用燃气代替汽油,发展电动公共汽车。
师:可以培植耐酸雨农作物和树种。
(2)讨论:
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酸雨的成分主要来自于石油及煤炭的燃烧,那么我们能不能停止使用石油和煤炭呢?
②怎样合理使用煤炭及石油资源?
生:使用干净能源,发展水力发电和核电、安装机动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等。
(3)结语:如果酸雨不被控制,人类必然自食其果,一切人类文明、一切现代化建筑与历史文物均会深受其害。认真对待“空中死神”酸雨,它一定会销声匿迹。
第三课时
1、汇报交流:认识温室效应
(1)导语:我们已经知道了臭氧层被破坏,直接威胁着地球上所有动植物和人类的安全;酸雨是看不见的杀手,是空中的死神。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吗?
(2)看课本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
(3)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温室效应?
(4)结语:是啊,几乎生活在全球各个角度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明显的气候变暖,这就是21世纪最大的挑战__________地球温室效应。
(5)学生拿出收集到的温室效应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6)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学情预测:重点引导学生对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形成原因、有什么危害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梳理,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2、小小辩论,了解利弊
(1)导语: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
(2)辩论主题:温室效应的利与弊。
(3)正反双方进行辩论。
(4)结语:通过同学们的辩论,我们不难看出,温室效应的弊远大于利。
3、集思广益:控制温室效应
(1)导语:温室效应对地球生态所带来的灾难是极为严重的。
(2)讨论:
①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怎样做?
②在我们周围有没有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企业?如果有,我们小学生能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做些什么呢?
(3)结语: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限时作业:
一、填空
1、大气层中,离地面13—35千米处是一个特殊的空气层,叫( )
2、研究表明,( )、( )、( )等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二、答一答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患皮肤癌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