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校本课程:第四课《防治荒漠化》
发布时间:2014-11-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

教学难点: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及措施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PPT:《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希望的田野上》《荒漠风光》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感觉如何?假如要你们生活在这里,你们愿意吗?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荒漠正像蔓延的传染病一样在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荒漠化的形成的自然背景人为因素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板书课题:

防治荒漠化

(一)荒漠化

1、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荒漠化(学生读课文)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描述和自己的理解说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答)

3、实物演示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一般过程。多媒体演示

过渡灌溉----没有适当排水---次生盐渍化

土地良好------但植被被破坏

4、请同学结合图片及老师讲解来辨析荒漠化的不同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学生指图说明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6、归纳导致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

板书:

1、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干,动力条件——风,物质条件——

7、承转: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那么到底有哪些人为原因和因素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7页的课文,多媒体动态展示荒漠化过程

8、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和人为因素。

板书: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过渡开垦

过渡放牧

过渡樵挖猎杀

那么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怎样?出示花盆说明(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9、请同学们看书:世界荒漠化的扩展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给我们透露的信息,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明荒漠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

了解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及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治呢?

板书: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2)治理措施。

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是我国防止荒漠化组织的领导人,你需要制定出一套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请你组织你的同事共同探讨(也可以读课文借鉴一下以往的经验),派代表发言。

肯定学生的回答

幻灯显示要点: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根据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

以上我们学习了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止对策和措施,我们先在来分析一下如何掌握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

请学生谈谈做为一名学生该如何为防治荒漠化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总结:人类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后能够积极的宣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我们人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河海东路6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