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家有儿女 校有“qi”招
发布时间:2021-03-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秦悦

家有儿女 校有“qi”招

  转眼间,河海娃已经进入了一年级的下学期。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老师与家长都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于是,第一次家访如约而至。

  一、如约:家访前的“七”项要求

  为了确保首次家访的成效,3月5日下午,王冬娟校长对小学部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访前培训。王校长首先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了精心设计的《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家访记录表》,

并对本次家访提出了“七”项基本要求。

  (一)明确任务,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

  (二)提前预约,尊重家长的生活规律安排时间。

  (三)认真准备,全面回顾和重点梳理孩子情况。

  (四)真诚沟通,确立家校合育的立场坦诚商谈。

  (五)认真记录,做好学生个案记录及信息跟踪。

  (六)共商良策,深度开发学生的成长发展可能。

  (七)着装得体。

  二、而至:家访中的“齐”心共育

  从3月8日至3月19日,小学部的老师们开启了为期两周的第一次家访活动。

  为了营造一个愉快而又专业的互动环境,学校特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艳老师加入家访的团队。

  在整个家访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彼此尊重、真诚沟通,并围绕孩子的个性化特点进行深入对话,探讨科学有效、因人而异的教育妙招,充分体现了家校共育地力量。本次家访不仅让老师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真诚关爱。

  三、修远:家访后的“启”发思考

  家访结束后,年级组长陈翠茹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家访,不可代替的共育渠道”的“河海思享绘”。老师们畅所欲言,主动分享家访的真切感受。

  陈翠如:家访是家校共育的有效手段,它在家长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王  婧:只有走入家庭、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现状和需求,因材施教才会“有的放矢”。

  李紫君:这次家访让老师们走近家庭,触摸孩子的生活世界。家访重新架起老师、家长和孩子三者的心灵桥梁,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双方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共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万欣嘉:家访是老师与家长心与心接触的桥梁,针对孩子的个性与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双方都受益匪浅。本次家访活动,我们更好地了解到家庭的现状与家长的期待,更好地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最后,王校长对大家在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反思作出了回应。

她指出,本次家访取得预期成效应归因于“三个有”:家长有需求、学生有期待、教师有准备。家访,作为一项不可替代的家校合育渠道,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修炼,如: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分析的专业化、如何提升家校沟通的艺术性等,都将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新基本功和专业必修课。

  家校合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