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课程是我校课题研究的重点,九年一贯的身份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小学教育的自然有效衔接,4月6日小学部教师借初中部调研契机走进中学课堂,感受中学课堂教学,共探中小衔接处。
进课堂,品教学之美
语文:尹俊君老师执教《紫藤萝瀑布》,尹老师用一幅美丽的图画将学生带入紫藤萝的世界,将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人生哲理。
数学:孙悦老师执教《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四)》,孙老师板书设计结构化,例题示范细致,习题设计层次清晰。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并学会运用方法,进而达到灵活提升。
体育:李枫老师执教《体前变相换手运球》,李老师组织学生热身后,进行了运球、变换手运球指导,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技能,最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运球。
听课后,小学部老师一同参加了初中部的教学研讨,这样的机会对于小学老师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老师们特别认真,聆听了执教老师的说课和反思,并详细记录了专家的精彩点评与指导。
话收获,探衔接之道
4月7日下午4:30,小学部全体老师齐聚小会议室共同探讨本次的学习体会。
王婧:尽管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有很多差异,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不相同,但是听了尹老师指教的《紫藤萝瀑布》,我深深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这是从小学开始就要用心培养的好习惯。
李聪:听了李枫老师的《体前变相换手运球》,我感觉初中和小学的区别主要在初中注重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初中的内容比小学更加丰富,比如说同样的快速跑,一年级的只要求学生会用脚尖跑步,而初中就会要求学生在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三个环节做出不同的技术动作。
万欣嘉:尹老师运用小组讨论等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带领学生享受文字背后洋溢的生命力,感受紫藤萝的生命壮美。七年级与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但语文能力的训练一脉相承,在朗读中体悟文字,在拓展阅读中打开视野,在学习中爱上语文。
陈翠茹:虽然中学和小学有着年段的差别,但听完课之后发现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例如老师都要有目标意识;教师还要有丰厚的积累,才能增加学生知识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建立思维模式的过程。
王冬娟校长:孙悦老师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四)》一课目标清晰、结构合理、推进感特别强,值得小学部老师学习。相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中学数学知识难度大、教学节奏快、思维要求高,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课习惯、思维习惯、表达习惯和记录习惯应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每一位教师的职业自觉。
最后,王校长再次和老师们一起解读了叶老师的“四还”: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教师,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并具体强调了“要把探索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把发现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把表达的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进初中课堂,探教学衔接”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让小学部老师看到了孩子们未来充满挑战的学习生活,也在对比中找到了小学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相信伴随着衔接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化,一定会助推河海娃小升初的自然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