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舒适美好的九月来了;喜气洋洋,活泼快乐的河海娃来了。转眼间,一年级小水手们,已经搭乘上河海号,正式开启了小学学习生涯。看着幼儿园的“小豆包”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家长们既有欣喜,也有担忧——零起点的孩子拼音不会,汉字没识几个,能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吗?于是,语文组围绕“幼小衔接”这一课题,展开了第一次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
观图识文 俯身倾听
活动开始,一年级语文备课组长胡坤骅老师用《日月水火》这一篇识字课文,带领孩子们徜徉到象形文字的海洋中。
课堂上,胡老师从图片和视频入手,帮助孩子们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时,启发孩子们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接着,胡老师还让孩子们尝试自己根据月亮的图像造一个字,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深刻体会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孩子们轻松地认识了“日、月”这两个象形字。这种观图识字、观图创字的方式,贴近刚入学的小朋友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在课堂上,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具体语境中,他们还了解象形字的特点,学习用归类法识记汉字。
在掌握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之后,胡老师把课堂打开,鼓励孩子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余下的两个字“水、火”,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他们在识自然事物、认识自然现象过程中识字,并通过组词、造句、说成语和说诗句等形式,唤醒孩子们已有经验。在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课堂气氛中,帮助孩子们 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同生共长 雁阵起飞
课堂教学结束后,语文备课组的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课感言。高翔老师围绕“灵动”这个词,展开评课。她觉得一节课,孩子灵动的回答,教师灵动的生成是成功的关键。李紫君老师用“有心、有序、有情”作为关键词点评的这节课,她认为一节成功的好课,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这样才能让师生共同沉浸到课堂的情景中去,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接着,语文教研组长王婧老师首先带领老师们思考:一上统编版语文教材,以识字教学为开端,对于更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的意义。
通过讨论,大家发现传统的语文教学,把拼音放在第一课,在系统接受教育之前,孩子们都被拼音这个既抽象又不属于文字的符号工具给难住了,他们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如今,我们的孩子,在入学前,都已经有了识字基础。所以,在统编新教材中,让孩子们先认字,可以缓解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压力,减少畏难的情绪。同时也能让孩子们明白,拼音是注音工具,而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言和文字以及用好语言文字的能力。
高位引领 众行致远
最后,王冬娟校长用她的教育大智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她首先用课堂气氛“聚”、文化气息“浓”、教学方式“活”、识字方法“多”、习惯养成“融”、评价激励“美”赞扬了胡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同时,王校长肯定了胡老师在“识字”与“造字”之间找到了适切的“衔接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了民族自豪感。最后,她从如何让学科融合更自然、学习支持更有力、教学表征更科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小衔接是儿童生命成长中的重大转折和必经之路。它需要老师们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了解孩子,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角色转换。为此,河海教师团队将一如既往地研究儿童,真正实现让教育带给成长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