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低年级教师如何在写字教学中将其落到实处呢?9月23日,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特邀中国书法家武进创作培训基地的刘老师来校指导。
探临帖之法,寻下笔之道
刘老师以“季”和“吹”两个字为例,带领二(3)班的同学们一起探寻中国字的魅力。
“写字和搭积木一样,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每一块积木都无比重要。如果有一块破损或者掉色,那整个成品还美观吗?”刘老师将写字与“搭积木”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和笔画。她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激起了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文字也要发扬谦让的传统美德,如果将平撇写成短撇,那两个笔画就要打架啦!”
“撇和捺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就像人的两只脚走路,不能一只脚跳,一只脚走,笔画协调,字才美观。”
刘老师还用“画太阳”的方式教小朋友们控笔,让捺脚有力地出锋。每位同学都沉浸其中,用心地练习着。
研教学之本,涵审美之趣
课后,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小会议室,聆听刘老师的书法讲座。刘老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向老师们介绍了写字教学中的系统性原则。从基本笔画到组合笔画,再到字的间架结构,都需要细细地观察。每一步都走扎实,才能形成“手、纸、笔”三者之间的稳定。
老师们也和刘老师分享了真实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共同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扎实推进写字教学。大家一致认为:练字是慢功夫,需要坚持的练习方能夯实基础。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养。以习字之功力,承文化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