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加”“减”在行动|聚焦概念教学,架好“衔接”之桥
第七周数学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10-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管媚婷

2021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双向衔接的任务定位。

为了应对儿童入学后出现的各种不同程度困难,一年级备课组在开学伊始就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计算前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入学适应课程。10月14日上午,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以“衔接”为主题,开展了低年段计算概念教学的系列研讨活动。

走进课堂  互学共长

一年级数学教师陆晓蕙执教《加法(5以内)》。陆老师基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结合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具有“衔接味”的计算概念课。学生在自主思考、对比总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加法的具体含义。整节课目标清晰、层次分明、推进有向,教学效果较好。


反思内省  互动研讨

陆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备课、磨课过程中的思考,反思了本节课在课堂推进和评价语方面的不足。

5.jpg

教无涯,研不止。听课教师们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课堂推进、重建建议等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研讨气氛热烈。


许芸婷老师:陆老师课前做“加法”,在充分解读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巧妙设计,从例题开始,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了加法的含义,在“试一试”环节拓展出了加法的另一种模型,在“想想做做”中则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合理生长。

8.jpg

赵娟老师:陆老师通过创设鲜活的情境,借助学生资源提炼“说图意、列算式、想合成”的方法结构,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抓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实现课后做“减法”。

9.jpg


高屋建瓴  指明方向

最后,数学组邀请王冬娟校长进行了高位引领。王校长首先以“合作”为关键词肯定了数学教研组的默契配合。接着她从以下四方面和老师们探讨了如何基于衔接开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涵养与培育,即在幼儿的“情景故事”与小学的“数学信息”间做好衔接;在幼儿的“语言表述”与小学的“数学表征”间做好衔接;在幼儿的“具体表达”与小学的“数学抽象”间做好衔接;在幼儿的“看图说话”与小学的“审题明意”间做好衔接。

10.jpg


王校长为一年级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为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数学组全体教师将立足“衔接”,研在日常,把教材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数学教育。

“加”“减”在行动,我们在路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