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聚焦概念教学 探寻除法本质
发布时间:2021-10-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芸婷

秋风润课堂,教研促成长,为进一步推动双减落地,打造高效课堂,1028日上午,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围绕概念教学进行了集体研讨。

课堂探本质

首先老师们齐聚二(3)班,聆听赵娟老师执教《认识除法》一课,赵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对平均分的认识,带领学生经历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的过程。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体验、感悟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而抽象出除法算式,积累更丰富的感性体验。


分享助提升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提升数学基本功,数学组教研时增设微讲座环节,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本次活动蔡腾飞老师借助吴正宪老师的《建好承重墙 打破隔断墙》视频中的运算片段,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清晰了数的运算之间的联系。同时,蔡老师指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数学知识,增强自己的数学能力,正确地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自己的数学素养。

团队共成长

5.jpg

研讨时,赵老师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尝试通过三次对比,激发学生自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充分交流,从而获得对除法含义的完整认识。同时赵老师结合课堂实际推进,反思了目标的达成情况与课堂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评课环节上,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赵老师一年的成长,课前的用心准备,语言表达的丰富,练习设计时有梯度,从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到对比练习。每位老师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观课的过程既有学习也有反思,老师们各抒己见,共同进步。

重建增实效

8.jpg

王冬娟校长首先顺着赵老师的设计思路提出了改进建议,除法概念生成过程可再细腻些,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然后结合除法“本质”帮老师们重建了本节课:可以先从平均分中,让学生经历连减算式的产生,进而生成除法运算,建立减法与除法的本质联系。过程中将操作与算式沟通,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变“散”为“连”,由“浅”入“深”。

9.jpg

下午同组管老师、蔡老师立刻进行了重建,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虽是下午上课,但学生热情不减,不仅认识了除法,更感悟了运算之间的关系。

“双减”后,学生的作业少了,这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高效率。老师们要不断追求精妙的课堂教学设计,简明自然的表述,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助减负增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