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孔子的话说明了品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品德是道德规范在人心灵中的内化,在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涵养我们的品德。下面,听听我们班的三位同学带来的发言吧。
一:我们要将品德渗透进班风,学科教育中。和学习一样,德育氛围对一个班级很重要。因此,我们应将品德教育融入班级,宣传高尚的道德情操。1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不断向真善美靠近,对身边的假丑恶进行批判,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落实在日常生活中。2在班级文化的构建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的能力。不仅如此,道德教育也要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事实上,在各科教材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应该借课本中对真善美的歌颂和最假丑恶的批判来涵养品德,从书中体会社会,体会人生,净化心灵
二:我们要抓住生活细节,寻找我们身边的德育榜样。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及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接轨,现实世界蕴藏着丰富的育人财富,品德教育的榜样应该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以生活琐事为契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做到德育无处不在。细节是成功的关键,细节也是一个人有没有品德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应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从细节中体会道德,从细节中涵养品德。
三:我们应该多多实践,在实践中促进德育。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发现这些品质很重要,很多时候,一次受关注的德育实践,可以促进其以后的德育发展,甚至可以影响身边的人,就如“孝敬父母,爱护公物随手捡起垃圾”一样,只有“做到”才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而要求做到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许是生活中的琐事,这也代表着一次进步。因此可以看出,实践是德育的灵魂,让我们在实践中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实践中促进道德教育。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应静下心来,切勿浮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涵养我们的品德!我们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