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遇“稻”一粒米 不负“粮”心人
记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二(3)班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翠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丰收季,稻香阵阵沁心脾。秋高气爽,河海实验二(3)班小鲸鱼中队的同学们走出课本,走进宁静的新桥镇朱家弄村委,近距离脚踏泥土眺望成片金黄稻田,在蓝天白云下当了一回“小农民”。


耳听——水稻的前世今生

下田地之前,我们的讲解员介绍了“水稻的一生”。首先水稻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待抽出胚根往上生长冒出土壤长成幼苗。然后秧苗生长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移栽,就是我们常说的“插秧”。之后就会不断地拔节抽穗,茎部越长越高,开花后结出充实的谷粒。孩子们听得认真仔细,不停地举手提问,满脸都是对知识的渴求。


手动——传统的收割方式

排队走到稻田边,整片的金黄稻浪映入眼帘。一束束稻穗颗粒饱满沉甸甸地弯着腰向孩子们点头。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孩子每人领一把镰刀,卷起小裤脚,弯下腰,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左手抓稻杆,右手握镰刀,刀口向下斜,手起刀落。刷刷刷,一根根稻杆在镰刀的指挥下乖乖地躺在手心里。孩子们挥洒着汗水一个个干得多带劲啊,每一个都是割稻小能手。身体力行地体会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在此再一次致敬伟大的袁隆平爷爷!


眼看——高科技颗粒归仓

感受了传统稻田收割的辛苦,孩子们走进了稻田加工车间,进一步了解稻谷变成大米的流程。只见有十米左右高度的硕大碾米机在高速运转着,稻谷在流水线上,经过脱壳、去麸皮、去碎米等工序,最后变成胖胖的成品白米粒灌装入袋,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有的孩子尝试用手将几粒稻谷碾成大米,捧着搓红了的小手,不禁发出了惊叹,高科技节省了农民伯伯多大力气呀,研究发明原来是这么实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孩子们站在稻田边合影,望着不远处的金色麦浪,一张张小脸上漾出了幸福的微笑。

20.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