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做好“加”“减”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成为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命题。11月18日,语文组围绕“为课堂赋能,让‘双减’落地”这一主题,展开了第三次课例展示及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常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朱洁如老师莅临指导。
王婧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带领二(1)班的学生走进《坐井观天》的故事里,通过初读、再读和精读三个环节,以读促学,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胡坤骅老师和一(1)班的小朋友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比尾巴大赛”。他们富有童趣的朗读和活泼可爱的表演让整个教室暖意融融。
下课后,全体语文老师齐聚小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两位执教老师从目标定位、设计意图以及活动推进等维度进行说课,同时也大胆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等,期待得到专家的指导。
朱洁如老师在充分肯定两位老师学习力、实践力的同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作出了回应,并进行了现场指导。
朱老师指出无论在什么年段,尤其是低段,老师一定要做到:
1.尊重学情,提高课堂“魅力”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只有20分钟,只有设计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学习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无意注意被一次次吸引,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2.注重细节,培养良好习惯
无论是学生的握笔、坐姿还是课堂礼仪,都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变得自信、光彩照人。
3.重心下移,助力儿童成长
无论是在文本解读还是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儿童立场”。只有眼里和心里有学生,课堂上才能有真实的学生发展。
研讨在持续,“加减”在行动。语文组老师将自觉行走在学科育人之路上,深根细作,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