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段式’衔接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为了寻找中小衔接的真问题和切入点,小学部借居家抗疫的契机,全员走进初中部在线教学课堂,在听课中了解初中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活动设计、教学方式,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思维方式,为助力科学衔接备足“功课”。
观摩教学,备学科知识衔接之“课”
课程部结合中学老师课务安排,选择了语文、数学、综合各一节课让老师们学习。
走进初一语文华书晴老师的课堂,老师们被华老师“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的观点深深吸引。课堂上华老师注重解题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以评促学,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整堂课顺应学情,智慧处理生成资源,在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孙悦老师执教的初一数学练习课,带领学生复习乘法公式,利用平台互动功能,让学生及时把想法输入讨论区,并及时评价。复习中孙老师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及时丰富公式内涵。随后,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巩固,促进学生的灵活应用。教学中,孙老师还充分利用写字板及时板书,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周琳老师执教的初一道法课则带领学生全身心进入道德与法治的情感世界,整节课穿插了鲜活的生活案例和观点评析,激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学生听课专注、师生互动积极,体现了对学生道德价值的引领和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令听课老师深受启发。
反思对比,备教学方式衔接之“课”
自从走进河海九年一贯制学校,特别是有了课题的引领,小学部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衔接”的种子,多次走进初中教师的课堂学习、研讨。本次活动通过网上听课——自我反思——学习研讨,小学部的老师进一步感受到初中课堂知识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交流信息广、题目难度深等特点,需要教师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老师们真切地体会到,要为小初衔接助力,小学教师必须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升学习力和适应力,“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衔接无痕。
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结合观课纷纷在群里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有对精彩课堂的赏析、有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有对新技术的探索……一场无需主持的在线教研热火朝天地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是坐在课桌旁的‘思想劳动者’,此时的我想说:教师是坐在电脑前的‘思想修炼者’。”王冬娟校长在这场没有主持人、却人人在主持的线上教研结束时不禁有感而发。她针对本次观摩练习课的特点,提出每一节练习课都要以学生的立场做好“三找三定”:找教学缺漏点定练习突破点;找知识混淆点定认知对比点;找学力障碍点定学法提升点。最后,她指出小初课堂既各有阶段特点又必将前后贯通、系统育人,希望小学部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心中有“学生的未来”、眼中有“当下的学生”,用心做好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打破学段“壁垒”、实现科学衔接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