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幼小科学衔接,推进我校省十四五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化,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10月13日下午,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承办了幼小衔接校际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志军主任莅临指导。
共探·蓄衔接之力
研究儿童,孕育衔接。为了解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找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衔接点和生长点,数学组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事先对适龄儿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班孩子对于图形的认知来源于生活经验,主要通过视觉、触觉辅之以语言表达,经历配对——指认——命名的过程,达到对图形的充分感知。
观察学习,助力衔接。早在六月份,小学部全体教师就走进了银河幼儿园跟岗实习,半天的观察活动让河海教师走进了儿童的世界。国庆假期,数学组还学习了南京市幼小科学衔接主题活动课程。新颖活力的课堂、干货满满的讲座,老师们结合自己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在线上研讨中思维碰撞。
共赏·品衔接之味
银河幼儿园郑李娜老师执教大班数学《有趣的图形》一课。郑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了富有层次的教学活动。她娓娓道来,用亲切的、谈话式的方式与学生对话。郑老师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发现,充满了教学机智。
河海实验学校尹艳红老师执教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尹老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让刚刚走进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习得了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方法。他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炼、总结。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乐于表达,“三会”在课堂中开始萌芽。
共研·探衔接之道
两位老师首先进行了说课。尹老师就本节课的课堂生成和课堂评价进行了反思,郑老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设计做了解读。
银幼团队高园长、教科室李主任和大班年级组长朱老师分享了银河幼儿园团队在幼小衔接推进过程中的实践,提出了在课标解读与活动设计方面的矛盾与困惑。
各年级备课组长也分享了各自对幼小衔接点和生长点的思考。两节课都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孩子们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生长自然可见。
李志军主任首先肯定了两所结对学校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探索、扎实行动及阶段成效,并对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体现的儿童立场和教学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接着,李主任立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就两堂课教学目标研制的适切性、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资源转化的灵活性及教师语言的艺术性等方面给予了高位引领,令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最后,课题主持人王冬娟校长带着课题组老师一起,深入剖析了两堂课中在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的“衔接点”和“生长点”,为后续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教师如何听课提供了指导。
本次校际联合教研活动为幼小衔接的科学实践、为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数学组全体教师将立足“衔接”,研在日常,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