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走进新课标丨扎根主阵地 精研促深学
发布时间:2023-02-1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亚芬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学习、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提出了“学着新课标备课、用着新课标行课、品着新课标观课、悟着新课标议课”的行动指南。2月16日下午,数学组老师齐聚100人报告厅,走进赵娟老师的数学课堂,以《认识图形(二)》为研究载体,再一次开启学、用、品、悟的新课标学研活动。

研课,细读课标探转化

凿不止则沟深,釜不止则薪多。一年级组的数学老师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度剖析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围绕“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在教学中落地”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并结合一年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群策群力做好教学准备,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转化能力。

2.jpg

1.jpg

行课,看见课标落地

在《认识图形(二)》的教学现场,赵老师创设了“糖果店被盗”的问题情境,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中来。

5.jpg

6.jpg

接着,她带着孩子们在描、找、分、围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经历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

同时,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发展空间观念,让“三会”在课堂上渐渐落地。

8.jpg

9.jpg

研讨,再品课标悟真谛

课后,数学组老师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首先,由赵老师介绍了备课从研读新课标,到转化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过程,并就教学现场学生学习状态的惊喜与问题进行了反思。接着,数学组老师针对赵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10.jpg

尹艳红老师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尹老师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会画”交流环节,如果学生能拿着立体模型边指边说,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由“体”到“面”的生长过程。

许芸婷老师指出:赵老师在分类、交流图形特征的核心环节替代思维比较多,应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真正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素养落地。

董洁老师随后提到:教材安排学生用长方体画长方形并思考“最多能画几个呢?”这个探索发现的过程不能替代,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于小蝶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于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在钉子版上围“圆”产生认知冲突时,建议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发现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围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圆的过程,进而渗透极限思想。

最后,王校长为数学教师提供了高位引领。她首先充分肯定了赵老师会学习、能转化、敢尝试的发展姿态,以及数学组老师认真观察、细心捕捉、建言献策的研究姿态。

接着,王校长翻开课标,带着大家逐字品悟“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内容要求”,并就如何让孩子们充分经历“面由体生”的抽象过程、形成“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得智能共生的成长体验展开了具体的方法指导,为老师们“怎么学”“怎么用”新课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路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相信数学组老师能将本次课例研究的能量转化为日常教学研究的动力,让新课标核心理念及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生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