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的作业还没完成?”
“等一下吃饭!我的魔方还没有拼完。”
...
拖延,是我们精进路上的绊脚石。一拖再拖,生活失去了节奏的美好。今天让我们跟随一6班的小水手们一起向拖拉说NO!
用心教学,看见成长
闵译萱老师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不拖拉》一课。闵老师用两篇日记导入课题,从“日记导入,感知拖拉——联系实际,了解拖拉——真情体验,告别拖拉”三台阶层层递进,带领学生认识不拖拉的重要性,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最后,闵老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尽情畅想,“知”“情”相融,使理性的道法认知转化为生动的道法实践。
潜心教研,共同成长
课后,在组长宋梅仙老师的组织下,综合组老师齐聚一堂,各抒己见。
首先,闵老师介绍了她如何基于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课程架构设计本课的理念、目标和推进思路。从感知拖拉现象,到了解拖拉的危害,再到体验不拖拉的小游戏,让小朋友们学会做时间的主人、负责任地生活,初步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接着,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宋梅仙:闵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有序、有趣、有效、有用。清晰的表述、紧扣的环节,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了解做事拖拉的危害。
王洮洮:闵老师围绕着“我不拖拉”的主题,巧妙地设计了读绘本、穿越时空、一分钟专注等实践活动,让孩子明白了拖拉的负面影响,课堂上闵老师积极调动孩子讨论和发言,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史昕仪:闵老师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生动的情境体验中感受“拖拉”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活动中掌握“不拖拉”所需的执行力,活动反思对后续的行为做出了积极的指导。
最后,王校长在充分肯定闵老师活动设计的同时,以“明理”“导行”为主线,就如何更好地实现“情”与“境”的交融、“知”与“行”的统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希望综合组老师要养成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的教学中真正落地。
成长
在人生的这扇门上
从来都是轻轻地叩响
摆脱拖拉毛病的小水手们肯定会用实际行动触摸到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