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四月的第一天,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河海实验学校二(2)中队的队员们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怀着对革命先烈的追思,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神情肃穆地来到瞿秋白纪念馆,纪念为建立新中国而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
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来到“瞿秋白纪念馆”,首先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瞿秋白雕像,他一手插兜,眼神正气凛然地看着前方。队员们肃然起敬,郑重行队礼。
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这个影响常州几代人的文人墨客,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召唤了无数进步青年和先进分子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
瞿秋白故居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由于瞿秋白纪念馆就坐落在故居中,两者相互融合,使得这里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捐躯赴国难,千古留遗韵
白如秋霜,坚如磐石。瞿秋白、三弟瞿景白、幼弟瞿坚白,都为抗日战争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的生命。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也是瞿秋白诞辰124周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队员们对革命烈士是如何在战斗第一线,用生命换取新中国的未来有了模糊的感知。
穿过天井,虽然古井被石栏围住,孩子们还是忍不住探探身子向前观望,据说瞿秋白曾在此栽培梅花和菊花,那首《咏菊》就是在他十三岁那年所作——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这首诗中,嵌入了他的名号:霜、秋、白三字。
缅怀先辈,开创未来
爱国的种子已经种下,为铭记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同学们回校后了解了更多瞿秋白的生平故事,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水手们在享受21世纪的和平与美好时,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忍不住提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一句句真挚的童言记录着满满的收获。
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的杰出人物,他所展现出的革命气魄、革命精神指引着广大革命者奋力前行,相信二(2)中队的队员们从此更加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信念!
生逢盛世,不忘历史;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相信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一定明白了信念与理想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