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五月是青春的季节,是山花烂漫的季节,也是劳动最光荣的季节。八年级的同学们在这个五月,用一系列“劳动最光荣”的创意课程,种下“劳动”的种子,感受“劳动”赠予的风景。致敬劳动,致敬生活,致敬新时代!
课程一:体验劳动中的乐趣
衣橱卧室大变样:你看,他们分类整理物品,认真收拾卧室,床铺一丝不乱……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先管理好。他们主动保持良好的居家环境,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父母之辛,报答父母之情。
大秀厨艺:你看,他们系上围裙,挽起袖子,各个化身“小厨神”,学着为家人准备一道道美食。在做饭的过程中,积累了劳动经验,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满满的成就感。
遇见“田园”成长记:你看,他们走进田野,贴近大自然,观察农作物的生长,体验农业采摘,除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学习到农耕知识,收获乐趣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
课程二:感受劳动中的智慧
科技助力劳动:当科技与劳动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同学们以形式各异、富有趣味的科技探究和实践活动,将科技融入劳动,创想设计、动手实践、快乐体验、大胆展示,用独特的视角探寻科学技术的闪光点。
会新劳动,少年心思考:新型劳动形式正裂变式地出现,也有一些传统劳动形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我们小组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随着AI的到来,大部分的工作不是真正上一线操作,而是要指挥怎么去做,未来的工作模式是一个人管一堆机器人。因此,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劳动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课程三:发现劳动中的美好
爸爸妈妈,您辛苦了:长大后,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这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主动观察、体验和品悟中生成的。同学们走近父母,采访父母或者观察身边人的职业状况。去他们工作的场所看一看,做点调研。引导学生对未来人生规划有更真切的理解。
你的职业不平凡:按下快门,将瞬间定格成永恒,劳动者从不缺席。他们是维护城市整洁的环卫工人;是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是在景点站岗的旅游警察;是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消防官兵……我们用相机记录下劳动者的身影,记录下这崇高的劳动精神!
这些劳动创意课程,让同学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道理,体会到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在这样的劳动课程中,希望每一位孩子趁着春暖花开之时,将劳动的种子慢慢扎根于心,用劳动的汗水浇灌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结出幸福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