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从初春到盛夏,转眼间,2023已走过一半。6月30日,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全体教师齐聚图书馆,进行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用行动达成目标,用努力创造业绩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河海人以时间为轴,以事件为点,遇见二月的新生,笑迎三月的花开,感受四月的春意,跑过洒脱奔放的五月,送走铿锵有力的六月,收获了累累硕果。
让成长落地生根,用汗水采撷硕果
站在小学部开办三年的重要节点,王冬娟校长带领小学部全体教师回顾三年创业经历,细数三年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容自若的点点滴滴。
宣誓丨守教育初心,怀热爱前行
时光丨容细流成河,纳百川为海
敬畏丨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我们以教师的发展命题,以学生的成长作答,以团队的崛起交卷,为三年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师获奖:
学生获奖:
回首过去,我们手执“初心之笔”,答好“自信之卷”;展望未来,我们还要继续脚踩“泥泞之路”,共赴下一个三年之期!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助河海人劈波斩浪,昂扬向上!
附:教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个人总结
李紫君:转眼,我在河海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这三年里,有感叹,感叹时光的转瞬即逝;也有感动,感动最初的大家还在一起,但更多是那份岁月和成长赋予我的从容与踏实。河海赋予了我太多的成长,在学校搭建的优质平台上,我们年轻教师尽情挥洒,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都只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而想要有自己的斑斓色彩,唯有在腾空的瞬间,绽放出自己的美丽,才能不负好时光。未来,我将继续在这里,踏实走,向前进。
徐燕:岁月如歌,慷慨以赠的是交出满意答卷;时光如梭,从不负追星赶月的奋楫者。回顾河海三年奋斗史,河海人在昂扬奋进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迎接挑战中磨砺自身;在刻苦钻研中积蓄力量,在耕耘中收获进步与成长。有幸成为河海人,与君共抒河海史;有幸共育河海娃,与君共筑河海梦。未来,我们一起携手同行、筑梦远航!
卢子孺:八月,我们相遇河海;九月,我们站上名为“讲台”的天地;十月,我们奔赴在教育教研的路上;十一月十二月,我们接受线上教学的挑战......曾挑灯夜战,反复推敲;也曾披星戴月,废寝忘食。那些求知若渴的面庞,真心实意的感谢,朗朗书声的课堂,还有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同路人……无一不在散发光亮,指引方向。这一年,是一段糅合了新鲜、憧憬、获能、成长的经历,是个人教育史的开篇卷首,是教师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也是前行路上的不竭动力……在河海,我们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提灯引路,育梦成光。
金霞:我要用“xin”来表达我在河海一年的感触,这个“xin”有多重含义。第一个是新鲜的“新”,作为河海新进教师,我需要从新开始,重新出发;第二个是用心的“心”,在河海我学会了用心备课、用心育人、用心交流、用心做事;第三个是辛苦的“辛”,成长路漫漫,有苦也有甜;第四个是欣喜的“欣”,这一年我收获了一些小成就;最后是新目标的“新”,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目标:多读书多听课少动肝火多健身。
孙怡:追着教育之光,我在河海的第二学年结束了,回首过往,在两束光的照耀之下,我可以更加自信大胆地往前走。第一束光是河海的领导同事们,这束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激励着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不断在教学中总结方法,从优秀课例中汲取养分,让我能更加自信地站在讲台上。第二束光是我们班的孩子们,这束光提醒着我俯身聆听,我开始意识到,找到儿童立场需要教师能回到儿童,从儿童视角出发,找准儿童学习的节拍,相信儿童无限可能。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我将继续修炼自身,不忘初心,书写新的教育篇章!
陆晓蕙:教室方寸间,成长空间大。一间教室很小,却容纳了四十几个不同性格的孩子。由于每天都穿梭在这方寸之间,日渐感受到他们的变化与成长。
办公方寸间,思维空间大。办公室很小,却容纳了带着不同思维的脑袋。如果思维碰撞有声音,那一定是数学办公室集备时候的“你一言,我一语”。
教学方寸间,进步空间大。教学工作每日都在进行,反思本学年的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步的地方有很多。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工作成为快乐,让不足成为动力。
许芸婷:本学期,我的备课基本功得到了锤炼,心境也得到了“突破”。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地通过了校内选拔,进入区赛的第一轮的笔试,却在往后近半个月的备赛过程中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教学经验的不足,很多地方无法参透而越来越迷茫。考完懵懵懂懂交卷,浑浑噩噩走出考场,战战兢兢回到学校,本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了,竟不想奇迹般地进入了第二轮。有了第一轮的理论积累,加上蔡老师的悉心指导,小伙伴们的全力支持,我的状态渐入佳境,一个月的半封闭备赛,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当我再次走出赛场,我的心态轻松了很多,不再像第一次一样患得患失,因为我知道,这已是目前的我能发挥的最好的水平了,若技不如人,便甘拜下风,虽然只是三等奖,然而整个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却不比任何一个人少。
向上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突破自我中拔节生长,我会继续奋笔疾书,用心地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史。
陆燕:忽而盛夏,白驹过隙。2022年8月8日,一通电话,我与河海的缘分就此链接。在河海,我是一位新教师。所以,这一学年,首先,我将昨天“格式化”。面对新课标教学带来的不适应、理论素养缺失的焦虑感、缺乏创新的茫然感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瓶颈”,我找到了答案:寻觅阅读积淀,教学精进,写作表达和团队协作的可能。其次,将今天“常态化”。这一学年,我不断寻求并坚持将教学精进成为常态,将团队协作成为常态。最后,将明天“长效化”。这一年,我实现了从有到无,然后又从无到有的转变。我们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工作“长效化。愿我们都能光而不耀,静水深流,抱朴守拙,行稳致远。
王锦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是我职业生涯重要的研究点。在日常教学中,我从新课标入手,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诚如王维所言人生境界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一次次竞赛中,我积极备赛,潜加探究,在展示的自我各阶段教学设计中,实现了由量到质的突破,真正体现了“以赛促长”。面对有特长的学生,我积极研究比赛,认真学习辅导,最终在编程省赛中取得大满贯的成绩。然而教育,是一项终身事业,容不得半点松懈,我会坚持默默耕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史昕仪:回望这一学年,渐入佳境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口和遗憾。看着自己这一学年空空的教科研情况,也不禁在反思,是没有机会还是没有抓住机会?越是害怕什么,越是要面对,恐惧只是来自于未知,面对才能克服。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继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希望新一学期的自己直面不足和恐惧,渐入奋斗之佳境,扬长补短,发掘潜能,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成就团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