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河海·研修季(六)│研磨竞技,与“河海石”同在
发布时间:2023-08-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管媚婷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8月20日-8月22日,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创意策划、精心组织第三轮暑期校本培训。这是教师暑期自培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现风采的舞台,引领青年教师不断夯实内功,踔厉笃行,加快提升专业素养。

前瞻性引领,领悟实践的“课标”

无锡市教师发展学院孙学东主任“发展性作业——‘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及管理”的专题讲座,从作业的设计、进程、效用、增长点等多维度展现在“双减”下作业的真实布局,用实例详细讲解了作业类型、设计思路、不同层级在作业设计中的不同“使命”……让老师们看到了“课标”中潜在的作业设计理念。

讲座1_副本.jpg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朱志平院长《基于课程标准的“考”与“教”》的专题讲座,以考试命题为切入点,解读了国家的政策文件、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等,让老师们领悟了“课标”引领下评价标准、命题原则,进而看到了改革的新走。

朱院长1_副本.jpg

贴地式分享,发现身边的“专家”

“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纳百家之长,可以厚己。”三位获得市区论文一等奖的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把论文写在日常实践中”的一线报告。同伴的精彩输出让老师们发现了身边的“专家”、看见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加速度。

赵娟老师以“静水流深”为题,围绕一个字“实”,从“善于观察,勤于反思,忠于学习,乐于交流,敢于突破”五个方面给新老师们带来了写作心得的分享。

徐燕老师以“行一场纸上的修行”为题,从“始于心、得于累、勤于笔”三个板块结合自己撰写的教育案例进行分享,给老师们提供多个撰写妙招的同时勉励大家“一直写就能写出精彩”。

徐水水老师以“学习、研思、成长”为主题,围绕“读、做、研、思”四个关键词,分享了论文获得常州市一等奖并参加市级答辩的感受与心得。

沉浸式体验,遇见久违的“学生”

暑期自培成果的集中展示评优分为自选课题评优课、主题式评课、开学第一课评优三部分。经过前期的备课、磨课、试上,16位教师呈现了精彩课堂,较好地展示了小学部教师良好的基本功。

互动1_副本.jpg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评优活动创新培训方式,30岁以下教师以“学生”的角色全程参与课堂互动,真切回味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30岁以上的教师则自然成为了现场的“专家评委”。

王冬娟校长对本次集中评优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从演讲礼、评课礼入手给予青年教师建议;从教学目标、教育立场、教学准备三方面重建了开学第一课。鼓励老师要有衔接意识,让课程实现学生从家园到校园的有机衔接。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老师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有感而发。

王亭:作为上课教师,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新教师搭建展示自我,切磋学习的平台;其次,我要感谢音乐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热情帮助,让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我感受到了河海人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今后我将继续扎根课堂,见贤思齐,及时反思,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王思艺:作为上课教师,这是一个全员卷入、自我提升的过程。从备课时整个教研组共同研讨,到上课时所有老师全员参与,让我感受到了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而我自己通过在备课时不断学习改进,在课后收获经验和建议,最终也获得了自我提升。

宋梅仙:听完几位老师的课,从教学设计、学生主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特色、教师专业素养、课堂生成来看,都是一节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的课,值得学习。

李紫君:精彩的背后是老师们的精心打磨。语文组的两位老师都能做到从学生视角出发,切实落实语文学科要素,把课堂变成素养培养的主阵地。于一字一句中展现语文的魅力,在一方一寸间书写灿烂的篇章。

张诚:坐在课堂当一名“大龄学生”,我边听课边思考学生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生长点?我认为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唯有学会用心、用情、用爱,真正地走进孩子,学会俯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好真正的教育。

王婧:作为听课“学生”,我站在儿童的视角,体验儿童的内心世界,感受课堂是否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成长需求,是否能够助推儿童的发展。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我的表达学生能理解吗?我设计的活动学生感兴趣吗?我理解学生的困难吗?上了这节课,学生有生长吗?从儿童出发,以课标为基准,以生长为目的,这是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的基础。

厚积,才能薄发;勤奋,才会闪光。海阔凭鱼跃,让河海带给你我更多可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