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携梦来,扬帆再起航。为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积极探索“学有优教”的教学策略,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以《认识多边形》一课为载体,开展“多元体验识图形 有效联结悟本质”的研讨活动。
活动前期,二年级备课组老师认真研读新课标,围绕如何在教学中通过“多元体验”实现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有效联结”进行了扎实的研讨。他们用调查、访谈、观察、实践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认知基础,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并通过无声试讲不断调整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完善,群策群力做好教学准备,不仅为研究质量奠定了基础,也在过程中提高了组内集备研讨能力。
2023年9月14日下午,数学组全体教师走进张琳老师的课堂观课研讨。
张琳老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先让孩子们在欣赏世界各国著名建筑的过程中发现几何图形,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浓厚兴趣和迫切需求。接着,她引导学生通过看、指、描、数、分、围等多种数学体验活动,感知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特征,在图形变换中抽象出图形本质,发展空间观念。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感受数学的神奇与美妙。
课后,数学教研组围绕研究主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首先由张琳老师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课前预设与实践感悟,并就学生在现场呈现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随后数学组教师围绕课标理念和课程目标以及张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已见、献计献策。
陆晓惠老师: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思维方法和做题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课要注重对学生做题方法的指导和做题习惯的培养。
管媚婷老师:张老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经历感知、建模、创造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对多边形的认识,建议对部分课后练习进行调整,让课堂更具生长感。
董洁老师:张琳老师能充分挖掘教材,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多边形的特点,进一步感悟多边形的边与边数的特征,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蔡腾飞老师:张老师作为新教师能够经过短短一周的适应与磨课,呈现出今天的课堂状态,可见张老师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基本功。建议新教师日常能够自主梳理教材,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在解读教材上多花功夫。
王校长首先肯定了二年级组的研讨“有课标意识、问题导向和学生立场”,提供了日常教研的研究范例。接着,她以三个“为什么”为线索,带领老师们重新“走进教材”,细品“编写意图”,理出了暗藏于教材中的“展开逻辑”与“学习线索”,并就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数学观察、数学思维、数学表达的过程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为老师们“如何研读教材”补上了一课。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数学组的老师们将且思且行且悟,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探索“学有优教”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