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忙碌的九月,我们终于迎来了翘首以盼的中秋国庆假期。如何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美好假期?心晴驿站第四期,张素娟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心理小贴士,快来看看吧~
主讲人:张素娟老师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心理教师,北师大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第四期:“心”护成长,乐享假期
一、放松心情,愉悦自己
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假期切忌过度疲劳,身体的放松才能获得心理的放松。如果感觉压力比较大的话,可以听一听舒缓的音乐;如果感觉心情不愉悦,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转移掉不良情绪。要想放松自己,还有以下技巧:
1.学会善待自己
接受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这是正常的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提高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很多时候恐惧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信息缺乏,而是信息过载,不道听途说,不受谣言蛊惑。如果你属于容易焦虑的人,建议适当与网络进行“隔离”。
同时,在放假期间,我们也要觉察和发现自己情绪的变化,当一些消极情绪出现时,记得千万不要让自己困在情绪里,一定要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及时做一些积极的调整。如感觉压力较大,可在安静的环境中听一听舒缓的音乐让身体得到放松;如感觉郁闷不快,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转移不良的情绪,多和朋友聊天使心情愉悦起来,情绪得到放松。如果长时间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学们也可以寻求班主任老师或心理老师的帮助。
2.学会释放压力
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针对心理易怒、焦虑、紧张,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可以采取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等方式,将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让自己放松下来。 当遇到烦恼和不顺心的事时,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任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是可以的。
3.树立正向思维
我们要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急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同时也要经常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不论是大声地或无声地自言自语,都能帮助我们克服艰难的挑战,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这段时间可能会很艰难,但一定会过去”“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一旦发现自己持续处于消极情绪中,要勇敢表达自己,及时寻求同伴、老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拨打常老师热线96111,以协助自己做好调试。
二、记录生活,调节心情
假期让我们有了更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家务劳动,比如收拾房间、烹饪食物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与家人一起做做游戏、进行亲子阅读,或者户外活动、外出游玩等,一家人共度美好时光。我们还可以用书写、绘画、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这些属于家庭的开心时刻。同时,我们也可以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交活动,有助于增强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困扰,能够减轻压力和建立更好的情感连接。
三、劳逸结合,合理规划
假期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这些都可以让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中。我们不妨节前规划好自己的假期生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期在玩耍之余,我们积蓄力量,有计划的复习、预习,日积月累,逐步实现弯道超车。
1.规律作息:早睡早起身体好,规律作息少不了。青少年每天保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健康锻炼:每天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锻炼,比如晨跑、散步、打羽毛球等,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高免疫力,更能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情绪,保持积极状态。
3.保持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是放假,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坚持一定量的阅读、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4.居家劳动:家务劳动不但是一种家庭分担,更体现了我们的责任,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在家的时候,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既可增进家人情感,也可以锻炼身体。学习累了,对着手机电脑久了,做做家务,起来动一下,可以帮我们快速调整状态。
5.发展兴趣:假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唱歌、摄影等,不仅能让自己身心愉悦,还能掌握一项技能。
四、手机使用有度,充实假期生活
假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手机,满足了我们线上获取信息、联络以及游戏竞技等多种需求,但是也隐含着一些风险,过度用眼会引起眼部炎症,极易造成“假性近视”,损害眼部健康;无度的手机使用也会扰乱我们的生物节律,影响身心健康。
放下手机,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感受身边的喜怒哀惧,看到身边的风景,观察到身边人的爱与呵护,投入现实的社交、工作、生活、学习才会有更多的可能,为遇见更好的自己积蓄力量。所以在假期中我们不妨分一部分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用于阅读和运动,既保护我们的视力,还让我们享受到悠闲的时光,用充实代替空虚。
同喜同贺中秋,同欢同乐国庆。在假期里,不仅要身体健康,也要心理健康。祝同学们,能够度过一个美好健康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