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省十四五重点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段式’衔接课程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河海·幼小衔接课程》电子书正式上线发布。
常州市基教处副处长孙静女士、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曹燕校长、银河幼儿园副园长钱力女士、雅居乐幼儿园园长王小宏女士以及家长代表、银河幼儿园教师代表应邀出席了本次活动。
联合教研,共赏小水娃“满月”风采
基于98.2%的孩子学过拼音的现实,该如何设计“零起点”拼音教学?学生部陈翠茹副部长率先试水执教一年级语文“a o e”。课前,教研组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反馈,反复推敲教学目标的制定,并通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游戏闯关、评价引导等教学策略,巧妙地将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习惯养成有机融合,推进显性和隐性两条目标线的达成。良好的习惯、礼貌的用语、自信的表达,家园校三方共同见证了“衔接”带给小水娃的无限可能。
银河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在课堂现场观测中见证了孩子的更多可能。
郑李娜老师:“看到乔治小朋友在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能在课堂学习有这样令人欣喜的表现,我不禁发出à的感叹。”
冯乃洁老师:“看到在幼儿园里比较内向的悠悠能勇敢地对老师说出‘我还没准备好’这几个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认真思考再次举手发言,我看到了她的勇敢和专注,这样的变化太让我感动了。”
曹燕校长从把握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尊重了儿童的成长需求、培育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赞赏。她特别指出,以声调歌设计的课中操让孩子们在音乐和律动中调节身心、巩固新知又唤醒有意注意,维持学习热情,非常自然地消除了学生从幼儿园20分钟到小学40分钟之间的不适应,做到了科学衔接。
互动深研,共见电子书“发布”精彩
在热烈的掌声中,孙静处长、曹燕校长、首批“江苏省幼小衔接结队实验园(校)”负责人王冬娟校长、钱力园长和家长代表周宏兵女士共同开启了《河海·幼小衔接课程》成果发布。
作为课题主持人,王冬娟校长就《河海·幼小衔接课程》从“认知心理分析儿童——现场跟岗了解需求——课程比较科学研制”和“幼小联动实施参观体验课程——家校互动实施入学准备活动——师生悦动实施角色适应课程”以及衔接“三减三加”“双师课堂”的项目推进过程做了简要介绍,课题组成员为了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展儿童的儿童立场和教育情怀令在场每一位深受感动。
科学衔接,让“软着陆”so easy
作为《河海·幼小衔接课程》的研发者和践行者,老师们创造性地将常规礼仪、习惯养成和学科启蒙融入“角色适应课程”,主动分享了各自课程推进的实践感悟。
孙怡老师:刚入学的孩子不了解小学课程,每天把所有的书背来背去负担很大。于是我将《语文园地二》里与课程表相关内容提前融入“角色适应课程”《我的课程表》一课,带着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课程表上的不同课程,告诉孩子这些都是我们小学要学习的新本领,你们会越来越厉害。既消除了孩子对小学生活的茫然,又使他们对未来学习充满期待。
李紫君老师:曾经我们发现有孩子进入医务室会有随意翻动医疗器材的现象,《不舒服,找校医》这一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和实地走访,孩子们知道了医务室的位置,懂得了与校医有效沟通的礼仪与方法,同时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伤情处理方式,增强了校园生活的安全感。
张心怡老师:为了让课程目标有效落地,我们通过小视频看起来、小口令练起来、小常规严起来、小错误改起来、小表扬夸出来、小岗位约起来、小沟通弯下来等适合儿童接受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如在执教“我是班级小主人”一课时,我创造性地引入绘本《班长小大人》,引导儿童的“服务”意识,遏制“霸凌”现象的萌芽。
高翔老师:我带的班级是完整享受衔接课程的第一届,与之前没有经历衔接课程的学生相比,我发现这届孩子的适应及成长速度是惊人的。在短短21天里,家长、老师、保安、校医、食堂阿姨等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蜕变,并由此生成了“幼小衔接21天,遇见水娃初成”的推文创意。
见证衔接,和“焦虑症”bye bye
作为《河海·幼小衔接课程》享用者的家长朋友,他们对课程的实施价值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家长代表周宏兵:之前我以为幼小衔接就是识字、拼音、数学等,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关注。看完“入学准备课程”的所有视频后,才觉得还有需要衔接更重要的内容。“畅游河海”让孩子在入学前就了解了校园环境,消除了陌生感;“河海一日礼”让孩子了解了从进入校门开始每个场景的礼仪规范,产生了亲切感……在她的心里,产生了对自己成为河海实验学校的小学生的自豪感!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家长忽视的。衔接课程为我们补上了这一课。
家长代表陆燕: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入学前我内心充满焦虑和压力,能做的主要是知识上和生活习惯上的提升,特别需要学校的专业支持。入学后,在学习“角色适应课程”的过程中,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许多新鲜事,如有很多课程教室、社团活动、每门课程教师的特点……当我问他喜欢幼儿园还是小学时,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更喜欢小学。看到他拥有满满的自信,快乐和安全感,我们家长也很欣喜。
活动最后,曹燕校长用“有科学的认知、有扎实的行动、有丰富的课程”来评价《河海·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成果。市基教处孙静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高位引领,她用一个“真”字高度赞扬了课题组真情、真做、真研的“真”教育研究姿态,并为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幼升小一直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当我们以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时,“幼升小”的“衔接”点同样具有成长可能性。
衔接,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