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段时间,不论怎么努力总会发现成绩停滞不前;越想突破某一个难题,反而让自己“钻牛角尖”;学习没有状态,失去了一些热情和坚持……这种时候你是不是感到灰心丧气?小伙伴们,首先要清楚认识到,这种学习的“瓶颈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大家的心里一定不要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今天,李燕老师带大家认识学习“瓶颈期”。
主讲人:李燕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常州市优秀心理健康教师、新北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擅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心理咨询。
第五期:冲破学习瓶颈,克服学习高原现象
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孩子们已经开始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及节奏。但是有些孩子又开始面临新的问题,学习过程中有这样的阶段:当学习成绩到达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那么,您的孩子可能遭遇了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一、什么是学习“高原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进程并不总是顺顺利利的,学习的效果也不并总是随时间的增加而持续上升,当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进步会出现暂时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即“高原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突破“高原现象”之后,成长曲线又会上升。
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
1.开始阶段
学习者刚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劲,提高速度较慢。
2.加速阶段
学习者熟悉了新知识、新规律,渐渐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技巧,学习不再费劲,成绩飞速提升,进步明显。
3.学习高原现象
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具备了一些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难知识点,加上精神、心理、身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习的进步速度开始放慢,尽管每天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出现成绩下降,总体上进步处于停滞状态。
4.克服高原现象
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掌握了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逐步上升,进步的速度又开始提升,能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二、学习“瓶颈期”出现的原因
1.生理&心理过度疲劳
身体:孩子们起早贪黑,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出现过度疲劳;而良好身体素质在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冲刺阶段;
心理:缺乏对压力、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学习兴趣慢慢消减,每天疲于应对。
2.学习动机不强
由于孩子们少有生活压力,缺乏社会阅历和体验,缺乏目标,不清楚学习的意义,很容易导致学习动机不强。再者,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的变故、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动机。
3.学习方法不当
一是没有根据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么套用别人的方式,要么死记硬背,这些方式在初期或许有用,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很难再提高。
4.学习信心不足
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很多孩子在遇到成绩波动时,会认为自己的潜能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再学习也还是同样的水平,无法再提高,从而放弃总结和归纳,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瓶颈期”
对于孩子来说,遇到这类情况是十分普遍的,只是程度大小、时间长短不同。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平稳而快速地度过“瓶颈期”呢?
1.在孩子学习的高原阶段适当增加营养,保持充沛的精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
2.给与孩子支持和鼓励。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依然停滞不前,因此情绪易急躁烦闷。我们可以将“高原期”看作是“调整期”和“缓冲期”,如果能够科学度过,孩子将会迎来一个身心状态的“提升期”。我可以做的是: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告诉孩子“高原现象”是正常的现象,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是合理的;多听孩子倾诉,给孩子一个支持的眼神、温暖的拥抱,做好孩子坚定的心理后盾。
2.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宣泄情绪。当我们察觉到孩子焦虑、有压力感时,无需太过小心翼翼,引导孩子正视和接受负面情绪,和孩子一起寻找释放压力的方法,如运动、听音乐、绘画等,缓解压力,帮助孩子恢复到最佳状态。
3.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孩子经过努力仍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往往产生挫折感,失败的经验会让他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感觉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为实现目标而做出尝试和努力,即出现“习得性无助”。我可以做的是:先根据孩子学习能力情况,帮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采取小步子原则,将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在小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成功,体验成就感,此时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表扬和激励,增强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不断进步。
4.帮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努力,有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方法需要调整。我们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一些我们用过的学习方法,也可以鼓励孩子问问同学,或者上网(抖音、哔哩哔哩等)找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孩子参考,当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学习起来会比以前更轻松,学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
5.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12岁以上孩子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长是30分钟,这个时间是指孩子从事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的事情。之后,孩子大脑会疲劳,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错误率增高,学习效率下降。如果孩子学习半个小时后休息5分钟左右,那么,孩子本来需要两小时完成的作业,可能只需要一个半小时,正确率也会提高。
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走出学习的高原期,突破“瓶颈期”。人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突破中实现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迈向更高、更远的台阶。面对孩子学习的“高原现象”,倘若家长提前预知、及时理解孩子,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应对,相信孩子也会从中得到力量,积极消化消极情绪,突破自我,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