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研之美在于集思而广益。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贯彻课堂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2023年11月29日上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开展了“融情入文,理趣相生”语文教学研讨活动。
情韵交融,理趣共生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闵译萱老师《大小多少》
“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伴着朗朗的书声,让我们一同走进一(7)班闵译萱老师的课堂,在童趣盎然的儿歌中感受反义词、量词的妙用。
瞧,小蜜蜂们跟着闵老师来到了“开心农场”的比赛现场,为动物们加油打气。
耳朵仔细听,眼睛随指动,我们是会指读的小水手。
小手拍一拍,儿歌读起来,我们是会朗读的小水手。
头正身挺直,臂开笔握稳,我们是会书写的小水手。
刘梦灵老师《我要的是葫芦》
听,一阵清脆悠扬的葫芦丝声在耳畔回响,原来是二(4)班刘梦灵老师正带着小枫叶们踏上一段种葫芦的奇妙之旅。
我知道在中国文化里,葫芦与“福禄”谐音,象征着健康吉祥。
葫芦的生长过程真有趣呀!细长的葫芦藤、茂密的绿叶、雪白的小花,充满了生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我也想来夸夸它!
课堂效率高,作业完成好,积极落实“30+10”,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就两节低年段语文课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两位执教老师结合日常研究和本节课的课堂实践进行了教学反思,其他老师也各抒己见,在研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孙怡老师:闵老师的整节课围绕“开心农场”展开,情境贯穿始终,学生融情入境,课堂常规指向衔接、养成有效,识字教学扎实推进、方法巧妙,游戏设计充满趣味、目标明确。
李紫君老师:今天刘老师的课深刻贯彻了“30+10”讲练一体化理念,让本课的重点知识在课堂上得到强化,从而内化加强学生的思维模式。
万欣嘉老师:今天聆听了闵老师和刘老师两节精彩的语文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两位老师深入解析文本,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多思。如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种葫芦,通过在黑板上贴叶子,品出叶子的“满”,通过花朵的移动,品出“谢”,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语文味。
数往知来,积蓄勃发
王校长全程参与了语文组此次教研活动,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她欣喜于两位老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并在两节课中感受到学习的生命场。接着,她向在场语文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创设温润的学习环境、生成高效的教学活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共读、品读、赏读的进阶过程中,共同探索课文所蕴藏的情韵、理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从明媚的春日,到蝉鸣的夏季,到灿烂的金秋,再到沉淀的暖冬,我们一直在“积蓄”力量,努力做教育路上的“点灯人”。相信河海实验学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立足新课标、着眼新课堂,切实提升教学技能和本领,在专业化成长的路上实干前行、蓄势提升,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生根。
常怀教研之心,不负河海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