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常州市自觉教育联盟(学校)数学教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在潘建明教授的带领下,齐聚河海实验学校100人报告厅,开展我校“容·智”课堂成果展示活动。我校各学科教师代表和省教研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容·智”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用情境创设激活学生思维
我校恽囡和葛娟萍老师用两节精彩纷呈的研究课向大家展示了数学“容·智”课堂的魅力。
恽囡老师的《探究直角三角形存在性》建模课,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综合类题目中抽丝剥茧出简单模型,让学生理解此类题型的本质。深刻体现了“容·智”课堂在模型建构中以学生为主体,挑战建模之趣,寻找数学之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葛娟萍老师开设了《二次函数——铅锤高》专题课,采用“一境到底”的变式教学,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问题,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探讨,“容·智”课堂真正从“有效”走向“有道”。
用“三环六步”促进素养落地
钱程老师以“数学‘容·智’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进行成果汇报,他从数学“容·智”课堂的内涵、特征、三环六步模型、教学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一系列扎实有序的研究。更让我们看到在课堂“三环六步”模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体师生在“容·智”课堂中收获着智识、智能与智慧,提升了学科素养。
用课堂转型助推内涵发展
河海实验学校的数学“容·智”课堂更是激发了参与老师们的深度思考,大家认真且投入地进行着评课交流、研究讨论。
最后,潘建明教授对今天的活动作了点评和总结。他从“容·智”课堂教学范式入手,肯定我校积极构建数学“容·智”课堂所做的努力,提出教学过程要以课题为引领,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在“双新”背景下,更要关注启发学生注意重心下移,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激发教学生产力,用课堂的迭代升级助推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
“双新”背景下,河海实验学校指向深度学习的“容·智”课堂成果展示活动,让我们看到老师们立足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探究符合学科特点的思维路径,发挥了课堂改革的区域示范作用,构建了数学“容·智”课堂的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