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总会抱怨自己学习太累,家人不理解自己,把丁点的郁闷和坏情绪放大来顾影自怜,最终难以自拔。这或许就是你不快乐的根本所在。优秀的人都会向内归因,不断提升自己,于自我反省和思考中,实现自我超越。
今天,九年级年级组长葛娟萍老师给大家带来“乌鸦定律”。
主讲人:葛娟萍
新北区骨干班主任,九年级年级组长。在工作中有管、有教、有爱、有责,曾被评为新北区德育先进工作者,新北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所带班级曾获得“常州市先进班集体”。
第八期 乌鸦定律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乌鸦跟鸽子道别,说要搬家,鸽子询问原因,乌鸦无奈地说:“因为这里的人嫌我的叫声太难听,不欢迎我留下来。”鸽子沉思良久,说:“可你去其他地方,大家就会欢迎你了吗?”
而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乌鸦定律”,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不改变自己的缺点,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自己。
今天,本期心晴驿站就来为大家解读“乌鸦定律”。
一、什么是“乌鸦定律”?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不改变自己的缺点,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自己。世界给人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世界,留一只眼睛在心底,不断检视和反省自己,才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二、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心态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在家里,你总是抱怨父母管得太多,限制了自己的自由。
在寝室,你总是懊恼室友起得太早,打搅了自己的好梦。
在人际交往中,你总是感觉同学排挤自己,影响了自己对学习的憧憬。
看看,是不是和你很像。
可是,离开父母,你不一定就自由了;走出寝室,你也不一定就能好梦;换些朋友,你也不一定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你只是这样一味地去埋怨别人,选择逃避处理,而不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时间久了,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自己所获得的幸福感越会越来越低的。
人们常常将不顺心归咎于外界因素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学习中的挫折,还是人生中的挫败都被理解为外部的谋害。这种错误的归因心态使个体囿于责备他人,而不反省自己的困境中。这种状态只会使人陷入被动状态,阻碍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
三、如何克服“乌鸦定律”
1.改变心态:学会向内归因
故事中的乌鸦,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都是向外归因,觉得是他人的错。不应该选择逃避,而是扛起担子,奋力一搏,解决问题。
正所谓:“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作家刘同说:“如果你觉得生活对你做了恶作剧,也许这就是你停下来内修自己的好机会。”
鲁迅先生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心理学家荣格说:“向外看的人是梦中人,向内看的人才是清醒者。”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事情已发生,责备他人也无济干事,只会徒增烦恼。每个人都非圣贤,都有可能犯错,一味指责,只能让事情更加恶化。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学会宽容,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文豪苏轼因为朝廷之争被章惇屡次迫害,一路被贬,坎坷崎岖。最远的一次,被贬到了“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 的海南。恶劣的气候环境,折磨着苏轼的身心意志。但是在绝境,他也依然云淡风轻,一笑置之。被贬海南的第三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朝廷大赦天下。章惇的儿子生怕苏轼回来会报复,连夜写信给苏轼求情,希望可以网开一面。然而,苏轼并没有报复这位曾经迫害过他的政敌,反而给他寄去药方,要他保重身体。他在回信里写了这样一句话:“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己。”一切都过去了,就不必再提了,好好保重身体吧。面对章惇过去曾给他的伤害,苏轼选择不再计较。
2. 改变情绪:不要放大苦恼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不顺心的事,不愉快的人,若凡事都要计较对错,到头来只会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遇到烂事不纠缠,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伏尔泰也曾经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不纠缠不是懦弱,而是放下。所以我们要学着走出放大苦恼的误区。
第一,认识痛苦与挫折的客观性。遭受挫折其实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成绩不理想,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家长不理解……这些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试着寻找放大苦恼背后的心理原因,问自己是否太过追求完美、太看重事物的结果、太注重他人的评价等。这种过分心态的存在,常常显示着你倾向于悲观地看待自己,拿着放大镜看自己的缺点。
第三,寻求支持系统,积极交流倾诉。在学习阶段,引起我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此时,我们可以向老师、家人、值得信赖的朋友或者心理医生倾诉心中的苦闷,但在倾诉时也要注意措辞,以免伤害最亲近的人。如果有些问题实在难以启齿,可以把它们写下来,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朗读。
第四,寻找多途径的愉快来源,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我们要认识挫折的客观性,寻找快乐的契机。有时候,清晨起床看到好天气、放学回家有好吃的、想起小时候的一件趣事……这些都是我们幸福和快乐的理由,关键在于你不要压制自己而故意不以为然只有这样,心胸才能开阔,思路才能宽广,才不至于将某些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上升到不恰当的位置而白寻烦恼。
2. 改变习惯:多读好书,提升自己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阅读,是治愈一切的良药,那些读过的书,都会融化在血液里,转化成气质的一部分。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读书的意义,不仅是生活的避难所,那些看不懂的事,参不透的道理,走不出的困局,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学会改变,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我们应该持续地学习和成长。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问题的不同角度,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让我们少抱怨、多反省,使自己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实现持续进步和个人成就。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再将目光投向外部,而是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以成长的眼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