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河海·学有优教 | 品中国美食,塑文化自信
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朱琳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美食从古至今都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

  正值阳春三月,空气中氤氲着诱人的芬香,新鲜的食材也应时而生。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与课程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4年3月27日上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开展了“品中国美食,塑文化自信”语文教研活动。

032801.jpg

  情理共生,拾级而上

  “世间万物,唯美食不可辜负。”中华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小小的瓷碟里,蕴含着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特色中国味!

  张诚老师《中国美食》第一课时

  我们中国的美食名扬四海,看着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我肚子都饿了!

  我知道炸酱面是北京的特色美食,面条劲道,配料丰富,让我恋恋不忘。

  我找到的烹饪方式有: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熬。

  王曼云老师《中国美食》第二课时

  我们中国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烹饪方式造就了不同口感、味道的美食。

  我是小小营养师,美食套餐我来搭配。

  中国美食我来写,身正肩平脚并拢,三“一”做到字端正。

  砥志思研,且悟且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后,老师们齐聚一堂,就两节语文课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每一次思维的碰撞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

  两位执教老师结合日常研究和本节课的课堂实践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老师们共同参与研讨,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智慧。

032806.jpg

  深耕细琢,研讨蓄能

  陈雯老师:《中国美食》这篇课文是一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本。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争当小小服务员,创设了“家乡美食我来报”,“美食套餐我设计”等环节,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让学生充分识记了生字,还拉进了学生与美食的距离。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科的生活性,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感受到中国美食的特色。

  孙怡老师:张老师的课堂,识字教学扎实推进。王老师的课堂,美食知识拓展丰富。受到王老师的启发,我联想到可以为本课设置一个“美食小馆”大情境,借助“美味套餐我设计”“人气套餐我推荐”等版块来统整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蒋楠老师:王老师通过学习中国美食,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结构和含义,还引导学生学习健康饮食知识,培养了综合素养。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设计菜谱,还学会了如何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中国美食文化,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培养了他们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万欣嘉老师:作为一篇识字课文,第一课时张老师上得非常扎实,通过形式丰富的朗读,踏踏实实指导学生的读音、字形和多音字辨析,达成本课识字、认字目标。第二课时王老师通过制作套餐美食卡,带领学生活学活用,感受中国美食的魅力。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王校长参与了语文组此次教研活动,她肯定了此次活动的突破——“全课时衔接,结构化串联”,并向在场语文老师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关注教学内容的划分、目标的递进与情境的贯穿。同时,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研过程中思之有悟,思之渐行:一是找亮点,善迁移;二是寻问题,巧重建;三是品课标,勤整合。最后,王校长希望语文学习进一步贴近儿童、贴近心灵,回归日常、回归生活,让教学之花自由地绽放!

  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研犹如一场修行,我们求真、求理、求效,共同探索、并肩前行。我们坚信:“研”途一路花开,众行定将致远,一起去看语文路上更美的风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