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读书好时节。转眼,四月在忙忙碌碌中落下帷幕,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全体老师再次相聚创客教室,回顾四月,浸润书香。
看,四月繁花尽芬芳
回首四月,一路繁花似锦,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四月大事记。
听,书香深处皆人生
“阅读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不仅启智增慧,而且带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主持人孙怡老师的动人阐述后,五位老师分别分享了他们从书籍中汲取的力量。
作家余华曾说,生命就像是一个疗伤的过程,我们受伤,痊愈,再受伤,再痊愈。每一次的痊愈好像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受伤。让我们一起聆听尹彦宏老师带来的《活着》阅读分享。
尹彦宏:“《活着》的主人公富贵与命运交朋友,活着时和家人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富贵经历了种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尚能坚强而又乐观的活着。我们在面对生活困苦时,也可以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加淡定、更加坚韧。”
如果说读《活着》是让我们跟随福贵走在撒满盐的路上,那么读《病隙碎笔》便是让我们聆听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的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一起来听听夏雨琪老师的阅读分享。
夏雨琪:“《病隙碎笔》像一首苦痛中写出的欢歌。我们以为游遍世界才叫体验生活,史铁生告诉我们,考量自己也可以看清这个世界。只要身在世间,就脱不开所有人要经历的苦难和幸福,望向自己的内心就等于找到了素材。看清楚这个世界,然后再爱它,是值得一生去追求的境界。唯有大悲观,才有大乐观。明知这个世界有万分的苦,仍要用万分的爱去感受它。”
中国的史铁生用明朗的心境和睿智的言辞化解了自己与逆境的冲突,而美国的马歇尔·卢森堡则教我们用一种生命的语言化解自己与他人的冲突,一起来听听卢子孺老师在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后的感想。
卢子孺:“《非暴力沟通》为我们的内心带去关爱和理解,不仅让生命变得柔软,也不断澄清着内心真正的渴望以及想要活出的状态。鲁米说,我们无需找寻爱,而只需消融内心爱的阻碍。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座找寻爱的桥梁,让我们拥有爱自己、爱他人的能力。还赋予了我们一种生命的语言,让我们与那美妙的生命之流保持连接。”
《非暴力沟通》教我们用同理心去交流,在沟通中予人芳香,而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老师则用她多年的教育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她如玫瑰般的教育人生,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曼云老师带来的《玫瑰与教育》。
王曼云:“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读书。”
窦老师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相信听完分享,大家一定被窦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那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一起来听听石敏鑫老师的阅读分享。
石敏鑫:“教育需要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学生行为必然会有思想做指导,我们更多的要去发现学生的想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善学生的行为。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关注学生出现的现象,还要深入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方法不可缺,教育智慧不可少。只要拥有一颗不断探索的心,积极地去寻找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品,阅人悦己在修炼
“阅读悦享启心智,阅人悦己在修炼。”听完五位老师的阅读分享,王校也有感而发:“月末·思享绘”就像月末最丰盛的一道精神大餐,不仅分享了书籍的精华,也展示了教师的才情,让我看到了团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愿每一位教师站在成长的不同驿站,“修”教育之为,“炼”育人之格。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汲取营养,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