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近现代史的教科书”,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是百年初心历久弥坚。11月22日,“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活动第三天,七年级同学开启一场红色之旅。
钟山风雨起苍黄
第一站是中山陵,作为中国现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这里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见证,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缩影,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在这里,石阶层层,引领我们步步深入,每一步都踏出了对孙中山先生无尽的敬仰。站在祭堂前,望着那庄严肃穆的遗像所在,心中涌动的是对“天下为公”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共鸣。在这里,同学们领略了建筑的雄伟与精美,更近距离触摸了历史,深刻体会到革命先驱们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的伟大情怀,激励同学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下午,同学们则来到南京市渡江胜利纪念馆。当同学们踏入纪念馆的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渡江第一船”——“京电号”小火轮。它犹如一部波涛壮阔的史诗,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纪念馆内,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录,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无不诉说着当年那场伟大的战役。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深情讲述了渡江战役中的英雄人物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时不时被历史吸引,驻足观看,仔细聆听。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里或许曾经满目悲情,皆是疮痍。
但,赓续伟人志向,我们看到是华夏民族近代奋斗的艰辛历程,是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但,传承红色血脉,我们看到的更是共产党人的足迹在这里深深扎根,中国人有着关键时刻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更有着肩负家国兴亡重担的远大志向。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南京,我们见到钟山苍苍,江水茫茫,也感受时光正好,前程宽广!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红领巾”遇上“橄榄绿”,我们与迷彩有约,把军魂融进青春。
当“红领巾”遇上“橄榄绿”,我们光荣建队,一颗红心永向党,接好时代接力棒。
当“红领巾”遇上“橄榄绿”,我们触摸流淌的红色血液,重温一路以来风雨兼程!
当“红领巾”遇上“橄榄绿”,我们更是真切体会到同学之间亲切的友情,相互的关心,彼此的勉励,在研学中收获快乐。老师们全程跟踪,用心用力、用情感用智慧,永远目光相随。这是我们的“容·纳”学子,能读万卷书,也能行万里路,在这里,我们珍藏青春回忆,也遇到成长无限可能!
附:学生感悟
漫步在中山陵的台阶上,回望百年,不禁感慨万千。中山陵中,棵棵松柏载在路旁,松树高大,伸展出道道虬枝,一根根苍翠欲滴的松针,饱经风霜的柏树,经年长青。这一切都仿佛代表着中山陵的主人——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孙中山先生一生忧国忧民,带领中国人民一路披巾斩棘,最终建立了中华民国,被尊称为“国父”。漫步园中,“天下为公”四个字代表着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令我敬佩,也让我切身感悟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的无私精神!
——七(9)班 赵云昊
在渡江胜利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图片、一份份文物中一个个需要我们铭记的历史。在这里,我既了解了渡江战役胜利,也看到了南京解放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刻都值得我们记录和铭记,一位位烈士为解放全中国,舍小家为大家,携手共进,英勇牺牲,让我倍感敬重,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让我一生难忘。
——七(10)班 冯锦轩
当阳光照在我们稚嫩的脸庞,一声声响亮的口号显得同学们的精气神格外饱满。这一次的主题研学让我有所感悟,且听我一一道来。
在第2天的活动期间,我们学习了急救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军事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虽然简单,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救命。这让我认识到:这次研学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应急能力和生存技能。
在中山陵攀爬楼梯时,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合作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帮助恐高的同学,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努力向高处攀爬。这种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我坚信:坚持和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三天研学虽然结束了,但它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多的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对未来的信心。我开始相信,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保持在研学中学到的坚持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
——七(11)班 顾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