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名师导航丨观之入微,思之入情
发布时间:2024-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了寻觅出更适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2024年12月11日上午,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了“观之入微,思之入情”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有幸再次邀请到了常州市特级班主任、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资深语文老师潘银婷来校,为语文老师呈现了一节作文示范课——《这儿真美》。

  名师课堂 作文指导有妙招

  三年级上册习作六《这儿真美》是小学阶段写景习作首篇,开启了写景习作的训练之门。

121101.jpg

  课前,场景体验感受美

  课前,潘老师借助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翠竹公园的美。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主要景物,从多方面具体描述景物的美。

121102.jpg

  课中,巧妙指导表达美

  课中,潘老师以“你眼中的翠竹公园美吗?”激发了学生口头表达美的欲望,接着借助所学单元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围绕“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写生动”展开教学,巧妙地将好词好句、修辞方法、展开想象等写作技巧融入习作指导。孩子们很快掌握了略写开头、详写中间、概述结尾的习作结构,学得扎实、学得有趣,令在场的教师赞叹不已!

121103.jpg

  课后,激励学生创造美

  课后,潘老师鼓励孩子们去发现校园的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丰富自己的作文,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121104.jpg

  名师导航  作文指导有妙招

  研讨交流环节,老师们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就日常习作教学中的困惑向潘老师请教,得到了潘老师的细心指导。经过潘老师的高位引领,老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打开了习作教学的新思路。

121105.jpg

  钟若兰老师:今天听了潘老师的习作课,受益匪浅。我们首先要基于学情和写作主题给孩子搭建好写作的扶梯,其次引导孩子善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这节课,我还学到了一个激励学生写作小妙招,把孩子们的习作按主题编成一本书,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王榕老师:今天潘老师的课教会了我习作教学的方法。课前,要让学生去体验,让孩子有内容基础;课上,以单元课文为例,以“扶”为主,为孩子搭建习作框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填补和创造。这样的作文课孩子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刘梦灵老师:听完潘老师的作文课,我明白了如何上好一节作文指导课,因此在后续本班的作文教学时,我会借鉴潘老师搭建的学习支架,链接生活,创设情境去“找美”;得法于课文,师生合作去“说美”;借助观察单,分层落实去“写美”,帮助学生架构表达的密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机,真正实现有效的习作教学。

  金霞老师:潘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教材就是最好的资源。”书中的课本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每个单元课文和习作都是围绕相同的语文要素编排,对于处在作文起步阶段的孩子,我们老师在写作指导时应该和他们一起细细分析文本,搭好写作框架,做到“教一课带一类”。

  徐梦瑶老师:今天有幸学习了潘老师的作文课。潘老师以提供真实的美景照片进行观察指导,让学生明白观察应有顺序、有想象、多角度;又以“围绕一个意思写——写好关键句”为习作要求,在解读课文片段的同时掌握关键句的运用;还以支架为牵引,导图支架、好词支架、提纲支架,每一次运用都恰到好处,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到了写作的技巧。

  万欣嘉老师:聆听了潘老师的这节作文课,我受益匪浅。潘老师以常州翠竹公园为写作素材,让写作从学生生活中来。不仅如此,潘老师还利用图片、课文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落实“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要求。既让孩子们爱上写作,又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过本次研讨活动,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对习作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今后老师们也将不断地去探索更合适、更有效的习作方法,让孩子们爱上习作,轻松习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