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寻访“双料”非遗 绘就传承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尹媛 张诚

  “三分卖糖,七分卖唱”,闹市街头,小热昏艺人支起木担子,敲锣打鼓,吴侬软语边说边唱,向围观人群叫卖梨膏糖。这个老常州人熟悉的场景,包含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非遗“常州小热昏”和省级非遗“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叶莉莉是这两个项目的“双料”非遗传承人,也是常州老字号叶莉莉梨膏糖的掌门人。

040211.jpg

  3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三(5)向阳花中队的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叶莉莉梨膏糖店,开展“寻访‘双料’非遗  绘就传承新篇”研学活动,寻访常州非遗的传承演变,感悟文化内涵。

  见物更见人 了解非遗传承和历史

  “叶奶奶,什么是梨膏糖和小热昏呀?”来到叶莉莉梨膏糖店内,队员们好奇地提问,求知欲满满。叶奶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队员们讲述了梨膏糖和小热昏的由来,以及梨膏糖的功效和制作步骤。

040212.jpg

  梨膏糖相传为唐代名相魏征所创,魏征母亲患有咳疾,久病不愈却不肯服药。听闻母亲喜欢吃梨,略懂医道的魏征“以梨汁与百草为伍,煮之,味纯润肺”。数日,母亲见愈。据记载,宫廷古方梨膏糖于清咸丰年间(1854年)传于常州,逐渐发展。当年为了多卖些梨膏糖,匠人们自编自唱,内容大多讽喻当时社会黑暗现象,为免遭迫害而取名“小热昏”,意思是演员们是发高烧热昏了头而胡言乱语,不要跟我们计较。叫卖梨膏糖,唱小热昏,成为当时常州城乡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040213.jpg

  着眼于见生活 争做非遗小小传承人

  听完叶奶奶的介绍,队员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品尝梨膏糖了。首先是武火熬膏和文火熬制,队员们在叶奶奶的带领下,将梨子去皮切块后榨汁,和13种主要中草药一起用武火熬15分钟,再用文火熬5分钟。

  其次是打冷板和浇模,用一尺左右长的青竹片搅拌梨膏,倒入磨具浇出形状,待冷却后用方尺划出长方形小块。最后是包装,队员们化身巧手小艺人,将一个个糖块方方正正地放入包装纸,并装入盒内。瞧,队员们是不是都包得又快又好?

040214.jpg

  不仅如此,在等待熬制的过程中,叶奶奶还拿出小热昏的道具快板,亲自教同学们改编和演唱小热昏。快看,我们的快板是不是打得有模有样?快听,我们的学唱是不是字正腔圆?

040215.jpg

  交流寻访心得 激活非遗“一池春水”

  半天的寻访活动即将落下序幕,队员们仍然意犹未尽,他们有的找叶奶奶合影留念,有的再次向叶奶奶提问请教,有的则把活动经历、感受记录下来。稚嫩的文字中透着对活动的回忆、对非遗小热昏和梨膏糖的认可、对新时代少年文化传承的认知……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读来令人动容。

040216.png

  非遗是一种力量,震撼人心,使人热泪盈眶;‍‍‍‍‍‍它也是一种血脉,技法之外是精神的绵延。通过本次红领巾寻访活动,向阳花中队的队员们不仅沉浸式体验了非遗的魅力,更将汲取其中的文化力量,并传承、发扬好内涵的文明基因,用点滴努力共同激活非遗的“一池春水”,彰显新时代少年的文化自信!

040217.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