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一个沉重的名词,一个值得深思的名词。今天,我们再一次面对历史,深切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沉重的历史感又一次压上了心头,那沉甸甸的数字“三十万”无不沉重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在肃穆的纪念碑前,大家整理好着装,低头默哀。随后,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花圈,悼念那中华民族的忠魂,以无限敬仰的心情向先辈们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学生代表孙吉宇作了《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发言。她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她呼吁大家:既要期望和平,也要让历史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反省,在反省中清醒地认识到不足,奋然前行。
教师代表毛德庆以《铭记历史 努力奋发》为题,畅谈了三点反思:中国挨打是因为落后,但落后的根源在哪里;作为中国人,为什么对于惨痛的历史更多表现出漠视的态度;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如何来捍卫祖国母亲尊严,让她迎接更美好的未来。一连串的发问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并以庄严的承诺表白心声:明天必将以行动奋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扫仪式结束后,大家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300000!这是1937年12月那个历时六周的大屠杀残害生灵的数目,是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史料馆里,抗日时期留下的武器刺痛着我们的心灵;万名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姓名,激起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展览馆里触目惊心的屠杀遗迹,提醒我们担负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
收拾心情,我们来到植物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鲜花,绿草如茵的广场,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新生活,是革命先辈的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学生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更明确了自身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为之拼搏,早日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铭记历史,勇担责任”,作为中学生现在能做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却是久远而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