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课前既没与学生见过面,不了解学情,也没与学校的美术老师交流过,不清楚授课情况。我精心准备的课不知能否与学生们分享,心里完全没底。另外也不清楚学生带了哪些美术工具,所以我一早7点多就来到学校,急切地了解这些情况。首先来到了学校的教导处,领导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由于来得太早了,美术老师8点才上班,领导给我递上了八年级美术的教科书,我根据书本继续完善自己的课件。
很快,热情的美术老
大课间,因为下雨,学生没有离开教室。
十点,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开始上课。我给学生带来了《LIFE LINE》的一分钟视频。学生们马上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欣赏并思考着。观察视频中的线有哪些变化?我请学生每人用油性笔画一根线条,相互点评。这时黑板上我也画了一根线条,学生们笑了,因为并不是他们满意的线条。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有谁可以把黑板上的那根线变得具有美感。刚开始学生有些羞涩,也顾虑这线条是老师画的,有些拘谨了。在我幽默的引导下,学生们放开了,各抒己见。黑板上出现了一条很美的线条。我评价说:“原来大师级的线条是这样得来的,我们人人都有大师的潜质!” 学生们笑了。这时,我对这节课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因为我与学生们都已经融入了课堂。
课上得很流畅。学生们的应答使课更加精彩。我问,美术语言除线条以外还有哪些?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齐声说点和面。我又问,有了线,点从何而来,面又从何而来?“把线剪断了,一小段一小段就成点了。”“线变短了就成点了。”“好多好多线重复,密密麻麻地,远看就是面了。”“把线变粗再变粗,就成面了。”这些充满睿智的回答,让我越来越觉得这里的学生灵动,善于思考。这些高原的孩子,对美的理解有着别样的深刻。我很顺利地导出了课题:把点线面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创作,就能表现出一张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接着与学生们一起欣赏《山丘》、《夜》、《苹果》等装饰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试着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一个个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装饰画有哪些表现形式?哪些表现题材?哪些表现风格?紧接着,引导学生欣赏了20世纪后毕加索、米罗、莎拉等大师作品,在分析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及美感的同时,解决了以下问题:装饰画的特点是什么?构成元素有哪些?形式法则有哪些?更重要的不断地暗示学生,敢于尝试,加点自信,大胆创作,我们就是大师!为下一步装饰画创作做好铺垫。
在明确了本课创作任务后,我这样说道,“我和我们班57位同学将在接下来的15分钟内创造58幅大师级作品,让我们在座的见证这一刻的到来。”我在黑板上用三分钟完成了即兴的装饰画作品,然后开始巡回辅导。或是与个别学生交流着装饰画的主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构图的方式突出主题;或是与学生寻找着纸上具有美感的语言,鼓励学生用上课学到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画面;或是与学生再次交流着形式美法则,让他选择其中一种,使画面更有美感……当经过一位男生的时候,他突然说:“老师,帮我看看,帮我画一下?”我发现他画了一棵装饰性大树,线条、点的语言运用虽不老练,但极其认真。我并不想帮他改,于是说道:“老师看出来了,构图运用了黄金分割,很了不起!现学现用!老师可以帮你画一下,但又觉得这样做会毁了这副作品,因为你的线条风格独特,老师画不出你这样的线条。所以只能给个建议,能否用很短的时间让画面更充实,更饱满!”
在最后的展评环节,四位学生上台来讲评了自己的作品,从创作题材到美术语言和美学法则的运用,并还指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他们既自信又害羞地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喜悦……
行云流水,我用这四个字评价自己的课。课后,在我收拾教具的时候,有一位小女生走过来,主动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