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这一课,我被学生感动了——青海支教日记
发布时间:2012-07-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郁茜



0710晚饭后,常州支教团与共和县教育局计划了支教活动的具体日程安排。根据日程安排,我的任务是次日早上10点,上一节八年级的美术课《装饰画》。刚拿到任务,还真有一点紧张,这与之前通知的上课内容有一点出入,但想想孩子们,我一定要上好这堂课。于是 11点到宾馆房间就开始上网,首先理清思路,收集资料、做课件,为明天的课做准备,不知不觉到凌晨两点多才基本完成课件。合上笔记本,开了5点半的闹钟,倒头就睡。有睡意却怎么都睡不着,可能是高原缺氧,也可能是明天上课有点压力有点兴奋。与其睡不着,还不如起床继续备课。

因为上课前既没与学生见过面,不了解学情,也没与学校的美术老师交流过,不清楚授课情况。我精心准备的课不知能否与学生们分享,心里完全没底。另外也不清楚学生带了哪些美术工具,所以我一早7点多就来到学校,急切地了解这些情况。首先来到了学校的教导处,领导们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由于来得太早了,美术老师8点才上班,领导给我递上了八年级美术的教科书,我根据书本继续完善自己的课件。

很快,热情的美术老师王老师来了,我与她交流了一小会儿,了解八(9)班学生的情况以及本学期美术授课情况。学生是由汉、藏、回等多民族组成的班级,以汉族为主,学生活泼,班风好,共57位学生。县中只教中文,老师也大多是汉族。看了七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本,大致了解了学生的绘画水平。虽说学生作业的质量没有我们那边的好,但看得出来,他们态度很认真。了解到今天学生并没有准备任何的美术工具材料,平时上课以铅笔为主,因为临近期末,所以美术课已有一段日子不上了。于是我跑出学校,为学生采购一些美术用品:油性笔,彩纸等。由于县城小,这方面资源并不富足,我一下子买60份,把几个小店的货都买空了。因为小雨,忘带伞了,一路小跑从小店到学校五楼办公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老师笑着说刚来县城悠着点。

大课间,因为下雨,学生没有离开教室。老师把我领进了八(9)班,教室很旧,只有南边有窗户。学生们忙着拖地,整理教室,来迎接我这位远道而来的老师。我边忙着准备上课,边笑着与他们打着招呼,有的学生回应着,有的学生则害羞地闪开了,更多的学生好奇地、热情地望着我。我忙碌着把课件拷在讲台的电脑上,没有视频播放器,又忙着上网下载安装着,因为电脑直接都在屏幕上显示,一些学生好奇地看着屏幕,专注地看着我调试的各个环节。在我忙碌的同时,共和县教育室的摄像机也支好了架子,使我心里有些小紧张。由于没有实物摄影,为了示范又开始忙着把白纸贴在黑板上。

十点,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开始上课。我给学生带来了《LIFE LINE》的一分钟视频。学生们马上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欣赏并思考着。观察视频中的线有哪些变化?我请学生每人用油性笔画一根线条,相互点评。这时黑板上我也画了一根线条,学生们笑了,因为并不是他们满意的线条。这时我抛出一个问题,有谁可以把黑板上的那根线变得具有美感。刚开始学生有些羞涩,也顾虑这线条是老师画的,有些拘谨了。在我幽默的引导下,学生们放开了,各抒己见。黑板上出现了一条很美的线条。我评价说:“原来大师级的线条是这样得来的,我们人人都有大师的潜质!” 学生们笑了。这时,我对这节课所有的担心都消失了,因为我与学生们都已经融入了课堂。

课上得很流畅。学生们的应答使课更加精彩。我问,美术语言除线条以外还有哪些?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齐声说点和面。我又问,有了线,点从何而来,面又从何而来?“把线剪断了,一小段一小段就成点了。”“线变短了就成点了。”“好多好多线重复,密密麻麻地,远看就是面了。”“把线变粗再变粗,就成面了。”这些充满睿智的回答,让我越来越觉得这里的学生灵动,善于思考。这些高原的孩子,对美的理解有着别样的深刻。我很顺利地导出了课题:把点线面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创作,就能表现出一张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接着与学生们一起欣赏《山丘》、《夜》、《苹果》等装饰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试着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一个个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装饰画有哪些表现形式?哪些表现题材?哪些表现风格?紧接着,引导学生欣赏了20世纪后毕加索、米罗、莎拉等大师作品,在分析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及美感的同时,解决了以下问题:装饰画的特点是什么?构成元素有哪些?形式法则有哪些?更重要的不断地暗示学生,敢于尝试,加点自信,大胆创作,我们就是大师!为下一步装饰画创作做好铺垫。

在明确了本课创作任务后,我这样说道,“我和我们班57位同学将在接下来的15分钟内创造58幅大师级作品,让我们在座的见证这一刻的到来。”我在黑板上用三分钟完成了即兴的装饰画作品,然后开始巡回辅导。或是与个别学生交流着装饰画的主题,引导学生如何用构图的方式突出主题;或是与学生寻找着纸上具有美感的语言,鼓励学生用上课学到的方式,完善自己的画面;或是与学生再次交流着形式美法则,让他选择其中一种,使画面更有美感……当经过一位男生的时候,他突然说:“老师,帮我看看,帮我画一下?”我发现他画了一棵装饰性大树,线条、点的语言运用虽不老练,但极其认真。我并不想帮他改,于是说道:“老师看出来了,构图运用了黄金分割,很了不起!现学现用!老师可以帮你画一下,但又觉得这样做会毁了这副作品,因为你的线条风格独特,老师画不出你这样的线条。所以只能给个建议,能否用很短的时间让画面更充实,更饱满!”

在最后的展评环节,四位学生上台来讲评了自己的作品,从创作题材到美术语言和美学法则的运用,并还指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他们既自信又害羞地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喜悦……

行云流水,我用这四个字评价自己的课。课后,在我收拾教具的时候,有一位小女生走过来,主动问我:“老师,能不能把你画的那张范画送我?”我把画递了过去,并问:“能不能把你的画送老师?”那女孩笑着跑了,一会儿又回来,把画放讲台上就又跑了。多么美好的画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