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八年级7班与8班的学生走进常泰长江大桥建设现场,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近距离感受国家重大工程的科技力量与建设者精神。
远眺大桥·触摸时代脉搏
作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核心项目,常泰长江大桥连接常州与泰州,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预计2025年10月公路段通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无人机航拍视角远眺大桥全貌,震撼于其“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的壮丽身姿。总设计师秦顺全院士团队首创的“非对称结构设计”与智能建造技术,更让同学们感叹“中国桥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工程探秘·解码科技力量
在项目展板前,学生们了解到大桥建设中的多项世界纪录:首次采用“无应力状态法”解决3倍重量差平衡难题、智能机器人完成水下沉井作业等创新实践。现场工程师还介绍了当前施工进展——钢桥面主体铺装已全部完成,正进行通车前调试。八8班戴烨伟表示:“课本上的力学知识在这里‘活’了起来,工程师们用智慧攻克难关的故事特别激励人。”
青春立志·实践悟担当
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深化实践育人,此次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开展活动,以桥梁为媒,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现场,为青春注入“强国一代”的责任感。 从展板上的技术突破到工地上的汗水,同学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速度”,更读懂了“奋斗者”的信仰。”
附:学生感悟
参观常泰大桥时,我被它的宏伟气势深深震撼。这座世界级公铁两用大桥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宽阔江面,主塔直插云霄,拉索整齐排列,构成极具力量感的几何美学。行走在桥上,脚下是川流不息的车辆与铁轨,江面货轮穿梭,眼前江天一色,壮阔景色令人心潮澎湃。工作人员介绍,大桥创下多项技术突破,彰显了我国桥梁建造的顶尖实力。站在观景平台,既能感受现代工程的震撼,又能领略江河奔流的壮美,让人由衷为大国工程的创新与魄力骄傲。
——八(8)戴烨伟
驱车前往,远远就能看见大桥的轮廓,犹如一条巨龙横跨长江,与天际相接。站在桥头,江风拂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这座大桥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更是中国建造技术的集中体现。每一根斜拉索,每一块桥面板,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这座令世界瞩目的工程奇迹。
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在未来,这座大桥通车时,定将会为两岸带来便利。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工程奇迹在我们的中华大地崛起。
——八7蒋丞扬
常泰长江大桥凭借其六项“世界第—”的工程奇迹,成功打造出工科类在地研学的优质平台,成为了工程育人的立体课。常泰长江大桥独特的“公铁同层+双层斜拉”创新结构以及超深水沉井基础的建造智慧,为多学科融合提供了绝佳的认知场域。
在相关研学活动中,我们以“技术探秘一价值建构 —实践创生”为主线展开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极具教育意义的活动。
我站在海边的石头上,感受着风轻轻吹过我的发髻,任凭水浸湿我的裤脚。抬头望去,有的人在观看湖面的景象,有的人坐在石头上钓着鱼,也有的人坐在岸边上的店里喝着奶茶悠闲地在那聊着天。我顺着岸边一直往前走,就看到了我心心念念的网红街。里面人山人海,大家都开心地聊着天,似乎在欢庆大桥的建成。这座大桥不仅将为交通带来更多便利,也可以促进两地的经济与交流。
本次常泰大桥在地研学活动也圆满结束,不仅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常泰大桥的建设,也让我对与工程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在下一次的研学活动中学到很多知识。
——八8 张佳萌
这座连接常州与泰州的“超级工程”,凭借其世界级的技术创新和战略意义,呈现出桥梁工程推动区域发展的壮观图景。这座大桥凭借六项“世界第一”的工程奇迹,成功打造出工科类在地研学的优质平台,成为了工程育人的立体课堂。
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全长 10.03 公里,公铁合建段长 5.3 公里,主跨 1208 米的钢桁梁斜拉桥创下“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纪录。这座桥还实现了 “四个世界首创”,工程科技的创新不仅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难题,更推动了桥梁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通过此次研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桥梁工程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区域发展的纽带和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懂得了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这座 “黄金通道” 不仅跨越长江天堑,更架起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与担当。
——八7张佳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