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行走的大思政课系列活动之七年级研学| 最美人间四月天,姑苏拾韵少年游
发布时间:2025-04-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艳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4月21日至23日,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七年级师生走进苏州,推开岁月的门扉,循着悠悠古韵,聆听历史的回响。漫步青石巷陌,邂逅白墙黛瓦,沉浸式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在吴地风华里寻味姑苏的诗意与浪漫。

金砖馆中寻匠意,相城史里悟工心

金砖熠熠韵悠长,御窑遗韵绽华光。在苏州,有这样一处所在——金砖博物馆,它宛如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关于金砖的传奇过往,等待人们去翻开、去聆听。”


金砖博物馆内陈列着古代窑炉、残砖、陶片等真实遗迹,部分区域还开放考古剖面,尽显历史本真。在当代建筑与艺术领域,金砖技艺也大放异彩,金砖雕刻、砖拓版画等跨界作品层出不穷。

此次参观让我深切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精髓。金砖从平凡泥土蜕变为“天下第一砖”,其间是匠人无数次的捶打、漫长的等待与艰难的取舍。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学习,知识恰似待塑的“泥坯”,唯有耐心沉淀、反复琢磨,才能拥有如金石般坚实质地。离开博物馆时,我带走的不仅是金砖的传奇过往,更是对“慢工出细活”的由衷敬意

——七(1)班 王奕涵

踏入金砖博物馆前,我曾以为“金砖”是黄金铸就。直至亲眼见到那些方正厚重的青灰色砖块,才知自己的认知浅薄。推开博物馆青铜色大门,仿若穿越至历史的幽微深处。匠师现场演示“七转窑、百道工”技艺:选泥需筛二十遍,烧制历时130天。这一块块金砖,凝聚着相城工匠的执着智慧,承载着相城深厚的历史文化。

金砖无金,却是时间与匠心雕琢出的“无价之宝”;文物缄默,却教会我“敬畏”二字。真正的珍贵,不在浮华表象,而在深沉坚守。这,正是我们始终追寻的匠人精神。

——七(2) 李咏洁

 

枫桥烟水韵无穷,寒寺钟声意长久

吴门烟水绕枫桥,古寺钟声岁月遥。枫桥之畔,寒山寺的钟声悠悠回荡,穿越千年时光,轻叩人们的心门;七里山塘,烟火袅袅升腾,交织着往昔与今朝的繁华。古韵在此沉淀,新貌于此绽放,古今交融间,尽显江南独特风情。


苏州枫桥,一静一动间,绘就江南的古今画卷。寒山寺钟声悠悠扬扬,似从千年之前的时光隧道中穿梭而来,缭绕于半空。游客们在张继碑前驻足,轻轻触摸,试图探寻“江枫渔火”的千年意境。

夜幕渐近,七里山塘街宛如被唤醒的精灵。摇橹船轻轻划过青石桥下,荡起层层涟漪。两岸茶楼飘出淡雅的茶香、桂花糖藕甜香四溢,留住行人的脚步。夜幕之下,红灯笼为河水镶上金边,现代酒吧与百年老字号隔街对望,古今交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七(3)班 仇桐帆

踏入寒山寺,悠悠钟声仿若穿越千年,从《枫桥夜泊》的诗韵中袅袅传来,带着历史的厚重。古寺黄墙乌瓦,布局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漫步七里山塘,河街并行,江南水乡的韵味扑面而来。古老的石桥横跨河面,桥下舟楫往来如织,沿岸明清建筑古朴典雅,尽显江南风情。

此次研学之旅,我仿若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寒山寺的禅意与山塘街的烟火气,都成为我心底对江南最深刻的记忆,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

——七(4)班 杨婉晴

 

虎丘翠影含古韵,吴地遗风润童心

“到姑苏而不游虎丘,未为见也!”虎丘,这座素有“吴中第一山”美誉的胜地,承载着千年姑苏的厚重历史与璀璨文化。它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循着苏东坡的足迹拾级而上,剑池仿佛还流转着千年剑气,那叠石假山,似藏着宋代园林的神秘密码。虎丘塔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坚毅地矗立着。导游娓娓讲述这座“东方比萨斜塔”如何见证姑苏城的时光变迁。同学们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宋代柱础的精美纹样、明代石刻的古朴题记、清代重建的精巧檐角……当相机定格青春笑容,千年文脉于无声处润泽着少年们的心田。

——七(5)班 孔鑫怡

春日暖阳温柔洒落,几缕微风轻拂枝头。一座雄伟的斜塔——云岩寺塔,即虎丘塔,屹立于绿意葱茏的山巅,宛如守护一方的神圣使者,默默庇佑着这方水土。随着探寻的脚步深入,一汪澄澈的剑池映入眼帘。传说中,吴王的三千宝剑长眠于此。池畔,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所书字迹,笔画间尽显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诚如苏轼所言,到苏州不游虎丘,实在是一大憾事。此次研学,同学们仿若穿越时空,与古老的姑苏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七(6)班 刘绮桐

 

拙政园留风雅影,苏博馆藏岁月情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般缱绻意境在拙政园里流转千年;“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恰似苏州博物馆于现代都市中勾勒的古韵长卷。拙政园,如诗画长卷,亭台楼阁间尽显江南园林之韵;苏州博物馆,似文化棱镜,古今元素碰撞出璀璨光芒。从园林的一草一木到展馆的吉光片羽,每一处皆是江南写给世界的情书,待你我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风雅之约。


踏入拙政园,脚下的青石板路仿若时光的脉络,引领我们走进一幅灵动的江南水墨画。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似是山峦起伏;清波荡漾的湖水,宛如绸缎轻拂;飞檐翘角的亭台,若隐若现于花木之间。争奇斗艳的繁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将“江南园林甲天下”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七(7)班 刘一诺

“独在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兰雪亭中,这一古雅的诗句,如同一缕清幽的茶香,萦绕在园间。穿过圆形的幽通门,拙政园的景致便铺陈开来。堂内的壁画,是拙政园全景的诗意浓缩;案上的文房四宝,似在诉说着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墙上的名家书画,尽显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

漫步于小径,每一步都是一场与美的邂逅。玲珑的石块,有的如亭亭玉立的仙子,有的似张牙舞爪的瑞兽;古朴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间;飞檐上的雕花,细腻精致,每一处线条都饱含匠心;蜿蜒的小溪潺潺流淌,如灵动的音符,奏响岁月的旋律。这些景致闪烁着迷人而温暖的光芒,不仅深深烙印在同学们的心底,更让大家明白,在文明观赏的同时,传承与保护这些世界非遗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七(11)班 顾晨烨

踏入苏州博物馆,钢铁骨架与江南雨丝风片巧妙融合,撑起粉墙黛瓦的诗意天地。

展厅内,秘色瓷莲花碗仿佛将千年之前夏日荷塘的涟漪呈现在眼前,五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在这一抹天青中得以延续。真珠舍利宝幢里,金丝银缕、颗颗珍珠,讲述着北宋寺庙的晨钟暮鼓。

贝聿铭先生以现代材料重新诠释了山水画卷,池水漫过黑石,锦鲤嬉戏其间,竹影在阳光与紫藤交织的光影中摇曳。新抽的枝条从玻璃旁探向暖阳,仿佛在与古老的文物对话。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古代人民对设计的精妙理解,触摸到文物背后悠久的历史,品鉴着古人对美学的至高追求,感悟着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这场文化的盛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巧思,体会到植根于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七(11)班 胡珈伊 、七(8)班 蒋清怡

 

同里水乡烟柳翠,亭台旧梦韵悠长

“柳岸晓风拂古镇,石桥烟雨润同里。”同里古镇,江南水乡明珠,于时光中熠熠生辉。黑瓦白墙错落,亭台楼阁古朴。它无山川磅礴之势,却凭婉约灵秀,撩人心弦,邀君共赴古韵之旅。


同里古镇,不似拙政园与博物馆般声名远扬、璀璨夺目,却宛如一幅绘满诗意的古典画卷碧柳黄莺啼早春,古桥净水醉红尘抬眼望去,古建筑错落相依,似在悠悠诉说着往昔岁月的秘事。

透过月亮门,树影斑驳交织,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悄然呈于眼前;踏入月亮门,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同学们身着汉服漫步其间,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谈,在感受传统之乐的同时,也沉醉于春日古镇的明媚景致中。

——七(10)班 张杺垣


同里古镇,在我们眼中恰似一方遗落尘世的诗意桃源。

踏入古镇,黑墙白瓦交相辉映,错落间尽显古朴之美。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每一处皆蕴含着江南的温婉情韵。近景与远景相互交织,层次丰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漫步古街,回首观望,房屋虽风格统一,却又各具风情。屋舍与黛瓦,无一雷同,仿佛是匠人们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这种不拘泥于对称的设计,尽显建筑的独特意趣,正应了那句“胸中有丘壑”,足见设计者与匠人的巧思妙想。

行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清脆足音与潺潺流水声交织相伴。此次同里之行,我有幸拜访了退思园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园内假山错落,流水潺潺,于一方天地间尽显中国古典园林的雅致之美。

同里古镇,以其独特的风貌与深厚的底蕴,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沉醉于江南水乡的无尽魅力之中,难以忘怀。

——七(9)班  芮晗萱赵云昊


篝火流萤映夜阑,青春弦歌续华年

暮色四合,研学之旅在跃动的篝火中步入诗意的高潮。焰光腾跃,如赤绸舞空,映照少年们明澈的笑靥;荧光摇曳,似星河倾落,缀染江南的夜穹。这里,火光与荧光共舞,歌声同笑语齐飞,少年们以青春之姿,在千年吴地的夜幕下勾勒出最鲜活的注脚。


夜幕低垂,研学之旅迎来高光时刻。篝火在空地上腾起熊熊烈焰,跃动的火苗映红了张张青春笑颜。荧光棒在夜色中肆意挥舞,化作星河点点,与篝火交相辉映,点亮整片夜空。

动感音乐骤然响起,现场瞬间沸腾。同学们或是引吭高歌,用嘹亮的嗓音传递满心喜悦;或是翩然起舞,以灵动的舞步释放青春活力。有人默契配合,指尖在吉他弦上拨动出美妙旋律;有人勇敢站上舞台,用独唱惊艳全场;还有人组成小合唱团队,和声悠扬婉转。

火光摇曳,笑声飞扬,每个人都在舞台上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一刻,青春的热烈与传统文化的厚重奇妙交融,绘就了研学之旅中最动人的篇章。

——七(1)班  谢心煜

当脚步丈量过青砖黛瓦的厚重,当目光掠过文物典籍的璀璨,当指尖触碰过园林叠石的精巧,当耳畔萦绕过寒山寺钟的悠远……传统文化已不再是史书中的铅字,而是化作篝火堆里跃动的星火,悄然落进少年们的眼眸与心间。


一路探寻,我们深知:古老文化,非尘封记忆,而是民族血脉中的灵动力量。它启示我们:在现代生活,铭记来路,传承匠心。从历史珍宝中采撷养分,以文化自信为墨,书时代新篇,让千年文明的星火,与青春的火焰交相辉映,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华光。这,就是行走的文化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