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国旗下讲话
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追求卓越
发布时间:2009-0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毛德庆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追求卓越

早在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美国某教育基金会主席霍曼与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幸晤。霍曼先生真诚地说:我们美国基础教育没有搞好,要到北京、上海来学习,中国基础教育为什么搞得那么扎实?顾泠沅先生也很坦诚,他说:我们也在反思,基础教育有所扭曲,要向你们学习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霍曼先生说:学习是互相的嘛!顾泠沅先生接着讲了一个中国的寓言故事:一个和尚吃馒头,第一个吃完了,不饱;又吃了第二个,还不饱;直到吃了第三个,吃饱了。和尚发表议论说,早知道吃第三个能吃饱,何必吃第一、第二个呀?霍曼先生悟性很高,他说,这个寓言很精彩,我们美国有位教育家加涅把学习也看作三个馒头,第一个馒头是概念、原理,第二个馒头是概念、原理内在的联系,第三个馒头是怎么分析解决问题。看来你们也许在吃第一、第二个,第三个没吃,所以没吃饱;我们认为吃第三个能吃饱,第一、第二个就不必吃了,也没吃饱。

听了三个馒头的寓言,同学们一定觉得那位和尚很可笑,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也常犯与和尚一样的错误,一种是只要吃第三个馒头,不想吃前两个。即重视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培养,轻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一些同学在学习概念、原理时就觉得索然无味,更有甚者认为有些知识无聊、无趣、无用,结果导致自己在学习上概念不清,对知识的理解似是而非,知识盲点越来越多,以这样的知识基础去分析、解决问题,要么出错,要么就是拿到一个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能力的培养成了天马行空和空中楼阁。其实,没有完全无用的知识,所有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况且我们中学阶段要学习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另一种错误是前两个馒头吃得很认真,而第三个馒头只咬了一小口或根本没吃。有些同学学习很认真、基础很扎实,但欠缺的是灵活运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通常表现为解题比较呆板,不懂变通,缺乏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得知识不能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当然,在我们学校还有极个别同学三个馒头都只是浅尝辄止,那么,这些同学将在现在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一种半饥饿状态。

亲爱的同学们,刚刚过去的阶段检测一方面让我们展示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们又将迎来期末大考。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吃好这三个馒头呢?我的建议是: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追求卓越

一、掌握知识。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要多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事例既要有正例,也要有反例,正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概念的主要特征,反例则有利于我们不要扩大概念的外延。原理的学习不仅要理解,还需要我们弄清原理是怎样来的,只有知道知识是怎样来的,才能知道知识是用来干什么的,怎样运用。同时,对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要进行系统地梳理,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培养能力。学习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对文章、材料的阅读,首先要把握中心,其次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在解答问题时,不仅要条理清晰,还要有各学科规范的术语。对老师教给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平时要多加以运用,并能够举一反三。培养上述能力的关键是认真利用每次作业和练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加以锻炼,并及时反思和调整。

三、追求卓越。追求卓越其实就是让自己变得聪明的过程。何谓聪明?聪字左边是耳,告诉我们要多听,右边上面是两只眼睛,告诉我们要多看、多阅读、多观察,中间是口,要求我们上课要多交流、多回答问题,下面是心,告诉我们无论是听、看、说都要用心。明字由日月组成,告诉我们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变得聪明、变得卓越,而卓越和平庸其实就差一点点,亲爱的同学们,只要你每节课比别人听得专注一点、观察得仔细一点、阅读得专心一点、回答问题多一点、心无杂念一点、每次练习和作业要求高一点、比别人多想一点、更有恒心一点,你一定能摆脱平庸,变得卓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常州市河海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