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把握学习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
主讲:毛德庆
时间:2009.12.21
同学们、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把握学习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如果把拳头直接放在桌子上,再怎么往下压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力量,但要是把它举起来,再往下砸,这个冲击力就出来了。所以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讲究一种节奏。因为有了节奏,才有了力量;有了力量,才有了效率。
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把握学习的节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我送大家两句话,第一句:“无论你决定做什么,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我们大家都喜欢玩,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但学习是要求静下心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最忌讳的就是玩的时候想着学,学的时候想着玩,这就很难保证高效率,结果是什么都没做好。这不单纯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养成一种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做到这一点,你的生活就会因此充满着欢乐和激情。比如说想出去打球,你就尽情玩,玩得汗流浃背;你想听音乐,就纵情地听,陶醉在音乐的情境中。但是你要学习的时候,就得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忘了。大家平常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只要往课桌旁一坐,首先想到的是,排除一切杂念,全情投入到学习中,所谓“四大皆空,全情投入”。这样训练下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实现一种高节奏。
第二句话是:“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哈佛大学的这一理念就是要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一个学生,已经学得头脑昏昏了,处在一种半睡眠的状态下,这个时候再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这时就不要较劲儿了。你想想一个人在半睡眠的状态下学两个小时,可能还不如头脑清醒的时候学一个小时。既然头晕脑涨了,就不妨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听一段比较振奋的音乐,或者看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者干脆闭目养神,眯一会儿,精力好了再学。但是还要控制一个节奏,学了半个小时,头脑昏昏沉沉,感觉累了,想放松放松,结果一放松就是1个小时,这就是不务正业了。因为我们交叉休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更好的精力来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说过:“在人的机体活动中,没有任何东西,比有节奏更有力量。”所谓节奏,其实也是习惯。有节奏的学习,保证了学习的高效率。愿你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节奏,做到张弛结合,潇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