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 “经营”班级
——七(6)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曾经读过一篇题目叫做《位置》的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句话:处在什么位置上,就在什么位置上寻找意义,创造价值。学校把级班交给我,我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把自己的班级“经营”好。
以下结合实际,从四个方面汇报一下本学期我的班级管理工作,请大家多多指教。
首先,要确立一个科学的治班理念。曾经听过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对于班主任工作而言,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不在于他当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于他用心当了多少年班主任。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努力争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并且为自己确立了治班理念——细节决定成败,坚持就是成功。因为我知道,班主任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做,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班主任工作就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地把每一个细节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当然,细节也有大小、轻重、缓急。班主任在抓细节的过程中,也要讲点辩证法,既要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重点。
这里所谓的科学,就是治班理念的确立必须从班情出发,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治班理念不能仅仅只是班主任的,还必须化作全体学生的理念和行动。而要把治班理念变成学生的理念和行动,班主任就必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这种治班理念。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非常关注细节,从清洁卫生的打扫到电灯电扇的开关,从桌椅的摆放到学生的衣着,从上课考勤到课堂纪律,尽量把每一个细节抓好;我持之以恒地做了几件事,一是坚持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对违反班规校纪的,不管是谁,一律进行处罚;二是坚持一天早中晚三次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出现在学生面前;三是坚持每天的课堂巡视,努力争取一天绝不少于四次的标准。
我对细节的重视,我对班级管理的坚持,让学生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开始重视细节,开始学会了坚持。
其次,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在河海中学进行班级管理,没有一份心平气和的定力和修养,是做不好的。心态平和,必须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这也是保持心平气和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心态平和,就不会相信班级管理可以一蹴而就,不会指望一个调皮学生会因为我的一次感人肺腑的谈话而“脱胎换骨”,即使这位学生在我的面前痛哭流涕。心态平和,所以不会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心态平和,就能目标坚定,循序渐进;心态平和,就会有 “打持久战”的充分思想准备。
心态平和,能够使人变得聪明,就会懂得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因而敢于和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共同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年级领导、科任教师和家长、其他班教师和学生以及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我搞好班级管理的强大“外力”。有的学生怕领导,我就借领导之力“治”他;有的学生怕家长,我就借家长之手“收
心态平和,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勤于学习,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同事学。无论是实际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还是理论水平较高的年轻班主任,都是取之不尽、学之不尽的精神宝藏。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借鉴他们的做法,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国情”,摸索出一条适合的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之路。
再次,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树正气,压邪气;凝聚人心、激发班气。一个班级经常会有一些行为习惯差,甚至思想品德差的同学。因此,班主任的重任之一就是打击歪风邪气,树立班级正气。对此,我应对的办法就是——露头就打,绝不手软;全民动员,共同治邪,这里的全民不仅包括班级同学,也包括科任老师和家长。为同学们创造好的班级环境。
凝聚人心、激发班气,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我的做法,(一)是目标激励。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发展目标——校“文明班集体”。(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活动,通过学生在活动的自我展示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班级荣誉感。(三)是抓住典型的突发事件,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变“坏事”为“好事”。善于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就能够事半功倍,让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第四,就是讲究一点治班策略。为了同样的目标,采取的策略不同,效果往往也会截然不同。因此,采取怎样的治班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治班策略。 (一)是严格管理,有情操作。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在个别同学违反相关制度时,特别是要面临严重的惩罚时,班干部可能“发善心”,不忍为之。此时,班主任必须“铁面无私”,当众宣布对某位同学的处罚决定,决不留情。但是,对于班干部积极为这位同学“创造条件”,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班主任则大可“睁只眼闭只眼”,不必太认真,一味追求完美。因为这已无伤大雅,原则没有违背,制度得到坚持,灵活一点,“放学生一马”也无妨。为了加强对“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我采取了多种手段,甚至是“严打“政策。但我始终把握一条原则:不管采取怎样的严厉措施,伤筋伤皮但绝不伤学生和家长的心,都必须让家长理解并配合。
(二)是少堵多疏,变堵为疏。校规班纪的各种规定,这不让做那也不行,学生最易产生反感,甚至故意违反。对此,我的做法是,该堵则堵,如打架闹事;有些则少堵多疏,变堵为疏,如不让学生上课睡觉,确实困了怎办?自己站起来提神;上课听不懂又不能睡觉,怎办?看政治、背历史呗。再比如,希望学生养成随手关灯关电扇的习惯,不是全班性地提出硬性要求,而是抓住一个做得好的学生“大加赞赏”一番。评选班级“最受欢迎的同学”和“最孝敬父母的同学”,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而以人际关系的好坏、受欢迎的程度作为参考标准,让那些学习成绩差,表现又一般,平时只有受批评的份,从来没有获得表彰的同学,也尝尝获奖受表彰的滋味,这比班主任说一百句的教育效果可能还要好。
(三)是潜移默化,无心插柳。学生的思想提升和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刻意为之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做一些兴致所至、不留痕迹的“标新立异”之举,则往往可能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功。如给学生讲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我不知道,这些书能对学生起多大的作用,但我敢肯定,这些书对学生肯定会起作用。
(四)是小中见大,集体至上。在学生违规违纪时,如果班主任只是就学生个人的利害关系来做思想工作,效果往往并不好。我的做法是,把学生个人的错误上升到关乎集体荣辱的高度,要求学生在犯错误时,首先考虑对集体的“伤害”有多大,能否因为自己一人的错误行为而毁掉全班同学辛辛苦苦挣来的班级荣誉?这样一说,犯错误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从而减少抵触情绪。同时,我在班级中也反复强调同样的观点,营造一种氛围——维护班级荣誉理直气壮,毁坏班级荣誉则如“过街老鼠”。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花费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需要我们抱着一个平常心,心平气和,耐心“经营”,总会有收获。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依我看,班级管理同样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尝试,去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