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切实从整体上了解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一句话,利用集体智慧为上一堂好课做准备。
集体备课究竟备什么,如何备,怎样才能使集体备课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却是教学管理中一篇难做的文章。下面就我们备课组在如何使集体备课在更大面积和更高层次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浅谈几点做法。
一、 明确集体备课备什么?
1、总体要求:
就我们学科而言,集体备课总体上要做到“六备” 、“四明确”。
六备是指备《课程标准》和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备热点和考点。备《课程标准》和教材,包括明确《课程标准》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课时进度划分,单元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位,例题作业选择,单元检测编制等;备学生,包括了解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原有的认知结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年级群体的共性,班际个体的差异等;备教法,包括教学思想的统一,启发激趣的示例,问题例题的设计,重点难点的突破,疑难易错的点拨等;备学法,包括自学预习的指导,课堂听课的方法,记忆理解的技巧,分析思考的提示,练习作业的规范等;备考点、热点,包括分析考试说明,社会热点的渗透,热点专题的构建,热点问题的处理等,力求做到理论始终联系实际;
“四明确”是指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思想教育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基本切合点。
2、在集体备课中重点研究的内容:
结合当前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1)构建整体知识网络。集体备课中前每人都要预先通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找出重点、难点,考虑重难点的突破措施,设计课型、课时,形成知识网络。要体现对所有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要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
(2)备学生活动。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自学、自学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及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等。做到把所教的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把目标渗透到活动中。针对目前采用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在集体备课中特别强调备学生活动,要为学生活动设计好问题、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的,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既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提高课堂效率。
(3)精选学案题目。集体备课中要集思广益,选题要精,要考虑疑难易错点,要体现难易层次性,还要能有效考查当堂所学的重点难点。
二、明确集体备课怎么备?
1、认真准备好第一次集体备课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重视每学期的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次集体备课大体分三个过程,即解读考试说明,疏通教材;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统一要求,侧重互进。
解读考纲,疏通教材是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通览教材,对中考的考点和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排查,把相关的知识点分散到每一课中去,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考什么,从而有的放矢,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是指备课组长在第一次会议上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将有关任务落实到人,关键是落实好每一次的主备人,谁主备谁负责。
统一要求,侧重互进。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上备课组长要把一些具体的要求强调一下,如时间、备课的内容、说课的模式、组内的听课等。
2、精心组织好备课组的每一次备课
(1)选择内容。每次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提前半周到一周确定备课的内容和主备人。内容形式可多样,可备某一课、某一单元或针对某一问题形成解决办法,可参照优秀教、学案,进行改动等。
(2)钻研教材。备课组的各位教师对确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认真钻研,思考,提出教学设计思路。
(3)重点发言。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检测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集体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各自发表建议,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5)整理完善、编写学案。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每一个课头由一位教师负责编写统一的学案(七年级由李锁芳老师负责,八年级由毛德庆老师负责)。学案的编制从单元课时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其基本模式在计划中提前研究确定。新授课教学案一般由基础知识导航、疑难易错点拨、结构体系构建、热点问题渗透、当堂检测训练几部分组成;复习课教学案一般由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结构整合、主干知识运用、热点专项透视、实战能力提高等部分组成。教与学同案,讲与练结合,教师的点拨有案可依,引有所据,导有落实,既改变了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又避免了天马行空的满堂问,而且班与班同案,年级统一检测,整体同步推进,也大大避免了经验不足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和缺陷,从而进一步放大了集体备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6)操作实践。按集体备课的教、学案进行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备课组的教师听课,与学校小型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7)教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8)总结成效。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教后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把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的互助使我们成长的更快。相信只要认真去做,我们的集体备课一定还有更深、更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