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百年园林的前世今生
近日,八(2)班同学来到 荆川公园,领略盎然春色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荆川公园,因明代抗倭名将、文学家唐荆川而得名。踏入北门,青石板路蜿蜒向深处,黛瓦朱窗间仿佛流淌着历史的回响。唐荆川纪念馆内,泛黄的书卷、锈迹斑斑的兵器,无声诉说着“武能安邦,文能兴邦”的传奇人生。漫步其间,不经意间与一株百年古木擦肩,枝桠间漏下的阳光,像是给岁月蒙上了一层温柔的滤镜。
沉醉·春和景明的光影盛宴
同学们漫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片如梦似幻的海棠花海 。大草坪、南山坡、沿河沿路两边,皆是海棠的领地,2000余株海棠将整个公园装点得如诗如画 。垂丝海棠宛如娇羞的少女,花梗细长,花朵低垂,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春日的柔情;西府海棠则端庄大方,花朵簇拥在枝头,红粉相间,新叶嫩绿,嫩绿与粉红相互映衬,更显生机盎然 。
沿着水岸漫步,紫荆花一团团、一簇簇,热烈地绽放着 。那紫红的色彩,即便在阴天也显得格外亮眼,给春日增添了一抹浓郁的色彩 。郁李和迎春花也不甘示弱,郁李小巧玲珑的花朵,白里透红,星星点点地散布在枝头;迎春花则像一条条金色的绸带,肆意地在风中飘动,那明亮的黄色,仿佛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同学们完全沉浸在这美好的春日里。
致敬·铁骨铮铮的抗倭名将
当东南沿海被倭寇的铁蹄践踏,当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唐荆川便拍案而起。这位平日手不释卷的文人,毅然披上铠甲,组建“唐家兵”,在长江沿岸布下抗倭防线。他亲临战阵,研究《筹海图编》,革新军事器械,率军追击倭寇 ,以保卫家园与国土。
褪去战袍,唐荆川是名震天下的“荆川先生”。他精研儒学,主张“道不虚谈,学贵实用”,反对空疏的理学风气。在《荆川先生文集》中,他既论兵法韬略,也谈民生疾苦,甚至关注水利、农事等实务。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穿越四百余年,仍闪耀着务实的光芒。面对这高大威武的荆川先生石雕,同学们心中生出无尽的爱国情怀与敬佩缅怀。
感悟·在古建遗痕里,触摸一个人的风骨
行至唐荆川纪念区,肃立在先生雕像前,遥想这位明代儒将当年运筹帷幄、笔走龙蛇的风采。几位老者在廊下对弈,棋子落盘的脆响与孩童嬉笑交织,古今气息在此奇妙相融。
暮色渐浓时,坐在临水的"听雨轩"中小憩。晚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恍惚间似听到历史的低语——这座公园最动人的,不仅是风景,更是那绵延数百年的文脉与风骨。
——蔡佳妍
踏入公园,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首先来到唐荆川先生的雕像前,了解了他抗倭保家的英勇事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漫步园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处藏着江南园林的雅致。在园内的长廊里,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照片,探讨荆川文化对常州的深远影响。触摸着斑驳的砖墙,看着清澈的湖水,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历史与自然在这里交融。这次研学,不仅让我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名人,更让我学会从身边的环境中汲取知识,收获满满。
——张丽娜
公园内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片片花瓣飘落在肩头,微风拂过,空气夹杂着花味,使人心情舒畅。水系设计别具一格,渠道纵横交错,各类桥梁各有特色。荆川先生塑像雄伟壮观,红缨在手,披风飘荡,目视前方,十分威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荆川公园犹如本历史书,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为此折服,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
——杨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