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堂革新,赋能区域教学提质增效,2025年5月20日,“指向学业质量提升的区域教学实践”区域学科联校主题活动在常州市溧阳社渚中心小学顺利开展。本次活动以“区域联动·专业共进·课堂革新”为主线,通过课例研讨、经验共享、专家引领等方式,着力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科质量提升并存的研究共同体。我校科学组三位老师全员参与学习,谢京豫老师为活动提供了《撬重物的窍门》研究课例。
课例展示
融生活体验,探杠杆之密
谢京豫老师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杠杆现象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走进简单机械的世界,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孩子们从清理障碍的难题出发,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测量数学、记录分析等多种方式,逐步发现杠杆的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特点,进而揭开了杠杆的秘密。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谢老师因需而生、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控制变量,分析误差,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逻辑思维,以及分工合作、交流完善的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让学习“动”起来、让科学“活”起来的教学理念,看见了“优教”的落地。
溧阳市实验小学的王晟老师为活动带来了五年级《光与色彩》复习课。王老师重点抓住光现象的关键词,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的秘密,并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等现象中,对光建立深层次认识,在课与课、课与单元的区别与融合中建立起关联,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专家引领
以数据为证,促质量提升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瞿晓峰老师提出聚焦小学生科学能力培养质量,突出以数据和证据作专业判断的研究观念,是关注学生科学学业质量,推动区域小学科学教学和教研工作转型的新起点。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史振华主任以“学业质量提升探微”为题,提出要充分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的要求,关注科学能力的类型及其诊断方式。
现场体验
以研究之力,助优教落地
回顾研课过程,河海实验学校科学团队在市区教研员的高位引领下,多次改进实验器材,不断斟酌课堂细节,反复打磨教学环节。市区教研员瞿晓峰老师、陈雨薇校长以高屋建瓴的视角,从新教材解读的深度到课堂生成的艺术进行了全方位、手把手的指导,王冬娟校长也全程参与了备课磨课,科学组三位老师在反复打磨中提升了对新教材的研读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实现了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的迭代。
此次教研活动为常州市小学科学教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区域间的教学经验共享。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科学教师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小学科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径、新举措、新技术,让“学有优教”在科学教育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