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识节序探学科之秘,量光阴悟融合之趣
发布时间:2025-05-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

  携一季初夏暖阳,赴一程思维之约。为践行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助力教师探索多元融合的实施方略,5月19日,新北区数学跨学科研究项目组的成员们共聚河海实验学校,开展指向思维发展的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绿意葱茏的校园里,学科壁垒悄然消融,智慧碰撞激荡出思维生长的涟漪。

  课堂跃动绽芳华

  河海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徐亚芬老师执教的是《二十四节气的秘密》。徐老师通过视频引入二十四节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平板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踊跃分享自己对节气理解,探索节气与年月日的关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为学生打开了新的学习视角。

  孟河实验小学的王珏老师执教《时间中的学问》,王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不同时期的计时的工具:日晷、水钟、钟表,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学生在精巧的课堂设计中逐渐加深对时间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群策评课探新知

  研究课后,两位老师阐述了设计思路并结合课堂实际进行了反思。项目组的各位老师也进行了主题评课,在思辨中生发智慧。

  飞龙实验小学吴丽丽老师认为徐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动画演示、查阅平板资料包,让学生更易理解所学知识。她建议后续教学可进一步在环节设计上指向性更加明确,课堂细节的把握更加准确,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自主性 。

  河海实验小学陈烨老师表示两节课都是与时间度量有关,王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他提出,可在课堂中增加开放性设计,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比如给学生一个秒表,自己设计并计时一分钟内的活动,增加跨学科的体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百草园小学胡珂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有都注重大问题的引领,注重全学科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体验都能让学生获得生长感的驱动力。她提议,老师应增加研究意识,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切的内容展开研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讲座启新思

  春江中心小学的张晓峰主任带来《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的微讲座,给老师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设计路径,强调了选择主题应力求精准化,制定目标应突出融合性,实施任务应体现协同性,学习评价应彰显多元化。在选择主题上要关注学生逻辑、教材逻辑、学科逻辑、生活逻辑。张老师的分享为老师们指明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策略上的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

052225.jpg

  精研把脉优方向

  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李志军老师对这两堂课在跨学科探索领域的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涵盖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等,充分尊重儿童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勾连中,巧妙融入关系思维,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李主任提出几点建议:

  其一,在课程设计时,要高度关注教育价值的追求。以时间度量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溯源时间概念的由来,带领学生领略古人在时间度量方面的智慧,以此更好地指导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能体悟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

  其二,重视课堂定位问题。思考如何丰富学生体验的多样化,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更多元、更深入的体验机会,提升学习效果。

  其三,加强对学生数学表达的关注,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主题化、序列化的体验,使教学真正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综合素养。

052226.png

  教育之路漫漫,唯有上下求索方能抵达远方。项目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耕新课标理念,精研跨学科教学设计,以知识融通为桥梁,搭建学生思维成长的阶梯,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连接科学、文化与生活的枢纽,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星河中自由翱翔,书写属于教育者的精彩篇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