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文化动态
行走的大思政课系列活动 |寻季子德馨,沐千年文脉
七(10)班在地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5-06-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唐君

近日,河海实验学校七(10)班学生们走进常州季子文化中心,开启了一场以"寻季子德馨,沐千年文脉"为主题的在地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式体验与专题研讨,同学们在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中,触摸中华文明的精神根脉,感悟"让国高风"的君子品格。

1.JPG

上午9时,研学团队抵达季子文化园。在青铜雕塑广场,季子身佩长剑、手持书卷的形象巍然矗立,其"三次让国"的历史典故令同学们驻足沉思。"季札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吴文化的精神象征。"讲解员以季子生平为线索,串联起吴地文明从蛮荒到礼乐的演进史。在刻有"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的十字碑前,同学们轻声诵读碑文,历史课本中抽象的"礼乐制度"在此刻具象化——季子出使列国时对《诗经》的品评、与孔子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礼乐教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JPG

    研学活动突破传统参观模式,设计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在"季子讲堂"中,同学们分组演绎季子观乐、徐墓挂剑等经典故事。饰演季子的同学感慨:"当我说出'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的台词时,突然理解了诚信不仅是道德准则,更是对自我心灵的忠诚。"此外,非遗体验区成为热门打卡点:青铜器拓印让古籍文字跃然纸上,编钟演奏体验则让《诗经·周南》的韵律穿越千年。孩子们尝试敲击编钟后兴奋地说:"钟磬合鸣中,我仿佛听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基因密码!

3-2.JPG

研学团队在季子文化中心雕塑前合影留念。朱睿宁在总结中说道:"这次研学不是简单的文化巡礼,而是一次精神的成人礼。当我们触摸那些温热的青铜器、吟诵流传千年的诗句时,传统文化不再是试卷上的考点,而是血脉中流淌的文明基因。"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场景化学习、沉浸式体验,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价值认同的升华。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交融中,一颗颗传承文明的种子正在年轻心灵中悄然萌芽。

4.JPG


附:

学生感悟  张杺垣

时代变迁,许多精神经过时间的冲刷变得熠熠生辉,我们传承了这些精神,这些精神也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季札,被尊称为季子,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孔子一起称南季北孔且他身上的精神品质十分值得学习。

季子三让王位,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觉得能力、德行配不上王位吗?我认为并不是,而是他不愿当官、淡泊名利,想干出一番实事,追求自由、潇洒的人生!他以挂剑典故闻名,展现了其诚信与重诺的品质。

这种想法、品质恰恰是这个看重物质、追求利己的时代所需要的。他带给这座城的不仅是文化上的影响,更是精神上的洗涤。

他是君子,他是天民;他是历代推崇的名士,也是民间信仰的神衹。

他从春秋走来,贤者仁心,智者高风,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5-2.JPG


教师感悟:唐君

春光正好,七(10班学生踏入季子文化中心,穿过千年光阴,追寻季子遗风。当少年们列队于季子塑像前,仰首凝视那宁静肃穆的面容时,他们第一次真切触碰到历史深处的人格高度。凝视着展柜里那把曾见证季子挂剑徐君墓的青铜剑,屏幕里正播放着那个古老的诚信故事——剑虽渺渺,德辉却永存,其光亮穿透了千年迷雾。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神情,我分明感到,这古贤之信诺,正悄然于孩子们心中扎根。

季札谦让王位、仁德泽被乡邦的往事,令学生们轻声讨论、默默思索。他们俯身靠近斑驳碑刻,目光细细扫过那些铭文,仿佛欲从字隙间汲取出沉甸甸的智慧。季子之德,并非远悬于庙堂之上的冰冷标本;其谦逊、诚信、仁爱诸端品格,竟如此贴近少年们当下待人接物之所需。在青铜器物的寒光与碑石刻痕的沧桑之间,古老德性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映照出今日少年修身立人的清晰路径。

归途中回望,季子文化中心如一座时光灯塔矗立身后。今日所获,远非寻常课堂所能企及:文化自信的种子,早已悄然播撒于孩子们心田。那源远流长的德馨,正似春日细雨,无声潜入少年心灵沃土——原来这千年文脉的传承,向来离不开行走的课堂。

在季札挂剑的典故里,诚信二字被铸成了不朽的青铜之魂。当少年们的手指拂过碑文,千年德性便化作无声的钟声穿透心扉——所谓文脉,不过是让高尚灵魂的微光,照进一代又一代人精神血脉的幽深渡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  苏ICP备10201501号-3
    电话:0519-85165862   地址: 常州市新北区百川路8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