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新课标“健全人格”核心素养要求,探索低年级学生积极自我认知的培养路径,优化课堂教学策略,2025年6月12日,新北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同课异构暨第一研修共同体第四次专题教研活动在常州市河海实验学校举办,研修共同体老师和基本功竞赛的选手齐聚一堂共探育人新实践。
课堂实践・同课异构展风采
戴梦贤老师以 “奖章发布会” 为脉络,编织个人与团队成长的双轨叙事。用 “光影拾忆” 唤醒时光沉淀的温暖,学生在自评、互评与师长寄语的交织中,触摸自我价值的轮廓。《小刺猬和獾》的童话微光,点亮真诚赞美的心灵灯塔,最终班主任的团队颁奖,将个体成长的星光汇聚成集体闪耀的银河。
徐梦瑶老师以十岁成长礼为情感锚点,以 “成长花” 为灵动载体,将自我梳理、亲情传递、师友互赞化作缤纷花瓣。从当下成就的绽放,到未来期许的萌芽,游戏化的收集过程,不仅勾勒出成长的立体图景,更在趣味互动中悄然搭建起学生自我认知的精神家园,让成长的力量自然生长。
研思并行・多维评议促提升
课堂展示结束后,两位执教老师结合日常研究和本节课的课堂实践,对教学设计、目标达成等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异构”的魅力在于碰撞,其价值在于共研。思想的火花,需要在交流中迸发;教学的智慧,需要在评议中升华。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沈金鑫老师:戴老师通过个人领奖、组内分享、他人颁奖等环环相扣的活动,激发学生内驱力。以“小组夸夸接龙”落实尊重包容精神,用思辨问题引导自我认同,家长与教师颁奖环节贯穿全面发展评价观,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与同伴认可中增强自信,充分体现新课标协同育人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缪天祎老师:两堂优质课深契道法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戴老师的课堂以颁奖仪式激活内驱力,落实“自我认同”素养。徐老师的课堂借“七色花”、家长书信等构建情感场域,通过“猜夸夸”“角色扮演”等活动,将“尊重他人”“沟通能力”等课标要求转化为互动体验,多维度资源整合与情境化设计,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典范。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 张薇佳老师:戴老师的课堂以颁奖仪式激活内驱力,落实“自我认同”素养;徐老师则巧妙运用“七色花”道具与家长书信,编织充满温情的情感纽带,依托游戏与角色扮演活动,将抽象的课标要求化作可感知、可参与的互动体验。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杨吉娣老师:两课深契道法新课标“素养导向”理念。戴老师以“年度奖章发布会”为情境,通过个人、小组、家长及教师颁奖的分层设计,将“自我认同”“家庭责任”等课标要求融入活动,借家长视频暖心转化学生情绪;徐老师则以“时光信封”承载成长记忆,结合“七色花板书”串联家校力量,构建起家校共育新样态。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实验小学 吕韵老师:戴老师的课深度契合道法新课标要求,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为核心,构建童趣学习场域。课堂语言契合低年级认知,无痕评价激发内驱力,多元评价主体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我为自己颁奖”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多方面锻炼能力,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是践行新课标的典范。
高位引领・指明方向谋新篇
聆听了实践者的心声,汇聚了同行者的智慧,更需要高屋建瓴的引领,来拨云见日,指明方向。
徐静校长:研修共同体主持人徐校长强调要“把道德教育扎根到生活实践中去”,她肯定了两位教师在课堂中展现的教育情怀与情境化设计能力。同时,对课堂中思辨性问题的设计、学生情感共鸣的激发以及生活化案例的运用给予高度认可。徐校长表示,“道德教育永远在路上”,希望老师们以这两节课为起点在新课标理念下,持续探索“学思践悟”的教学路径,将奖励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为提升低年级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断深耕。
王瑛老师:新北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王瑛老师结合两节课给大家做了专题讲座——《童心·童行·童德:低年级教材深度解读与教学策略创新》。王老师指出低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深度透视教材的“童心密码”,即宏大主题具象化,渗透五大核心素养;要匠心编织教材的“童行”策略,通过情境浸润、活动体验、故事启迪等形式让学生由内生长。她还强调道法课堂要用评价激励让成长可视化,同时聚焦痛点让教学在思辨中务实。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研讨为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方向:低年段教学当以儿童为中心、生活为基、活动为桥,在浸润中滋养品德、塑造人格。“奖励”不仅是结果认可,更蕴藏自我认知与向善力量,“同课异构”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践路径,让道法教育真正成为点亮童心的光。